字典APP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打马过天河

打马过天河

小儿推拿方法。出陈氏《小儿按摩经》。又名打马过天门。操作方法有六种。①用右大指面运儿内劳宫,再将四指屈起,使其指尖向上,以右大指自总经弹至天河(见陈氏《小儿按摩经·手诀》)。②用食、中、无名指由儿上马穴边经手背推到天河,与捞明月相似(见《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·十二手法诀》)。③用食、中指从儿上马穴边打起,直到天河,去四回三,至曲池处弹一下(见《幼科推拿秘书·十三大手法推拿注释》)。④用左大指捏儿总筋,左大、中指沿天河弹至曲池,反复几遍,再掐肩井琵琶走马等穴(见《厘正按摩要术》卷三)。⑤中指为午位,属马。用食、中指弹儿中指甲十余次,随后拿至天河,按摇数次,再用食、中指沿天河打至手弯处数次(见《小儿推拿秘诀·手上推拿法》)。以上五法性温凉,治寒热往来行气和血,通关节脉窍。⑥一手握住患儿手掌,一手用大指由其手心劳宫穴往上推至腕上三寸间使穴,然后左转推回至劳宫穴。推左手者经腕臂尺侧部而还;推右手者经腕臂桡侧部而还。推劳宫可补心气,推左手由尺侧而还可通小肠之气,推右手经桡侧而还可通大肠之气(见《脏腑点穴法·点穴法》)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翟良

    【介绍】:明末医家。字玉华。山东益都县人。幼时体弱多病,其后学医,为人治病,效果好。著有《药性对答》(佚)、《经络汇编》、《脉诀汇》、《医学启蒙汇编》、《痘科类编释意》等书。

  • 珠顶

    经外奇穴名。见《针灸经外奇穴治疗诀》。位于耳屏尖端。主治牙痛,耳部疾患等。直刺0.1寸。艾炷灸3壮。

  • 洄溪医案

    书名。清·徐大椿撰。初未刻印,1855年由王士雄根据抄本编辑并加按语刊行。案中叙述方药不甚详明,而治法灵活多变,随证而施,并有不少独到的临床见解,对读者颇多启发。

  • 蒋竹庄

    【介绍】:见蒋维乔条。

  • 埋针疗法

    即皮内针疗法。见该条。

  • 子痈

    病名。见《外科证治全生集》卷一。系生于睾丸的痈。有急慢之分。急性者多因湿热下注,气滞血凝所致。多为一侧睾丸肿硬,疼痛剧烈、灼热,阴囊皮肤紧张光亮。治宜清利湿热,疏肝理气。宜龙胆泄肝汤加橘核、荔枝核、川

  • 中阳

    中焦脾胃之阳。指脾运化和胃受纳、腐熟水谷的功能,因脾胃主中土,居中焦,故称。《类证治裁》:“其中阳虚,浊阴犯胃,吐黑绿苦水者,用辛热开浊。”

  • 痧法备旨

    书名。系《治痧要略》(清·欧阳调律撰)和《痧症旨微集》(作者不详)的合刊本。《治痧要略》系康熙年间欧阳氏在郭志邃《痧胀玉衡》一书的基础上提要汇辑而成。内容简明,偏重于方论。《痧症旨微集》,列述多种痧症

  • 印堂

    ①体表部位,参见阙条。②经外穴名。见《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》。位于两眉头连线中点。布有滑车上神经的睑上支,两侧有额内侧动、静脉分支通过。主治头痛,眩晕,感冒,目痛,鼻衄,失眠,小儿急、慢惊风,产后血晕;

  • 儿晕

    病名。即子痫。高淑濂《胎产方案》:“妊娠口噤,项强手足挛搐,言语蹇涩,痰涎壅盛,不省人事,名曰子痫,即胎风,又名儿晕、儿痉。”详子痫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