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陕西中药志》。为钩藤之别名。详该条。
病名。《本草纲目》:“楚人多食酸则齿软。”详齿齼、齿齭条。
经外奇穴名。出《千金要方》。位于足外踝之高点上。主治淋病,脚气,牙痛,白虎历节风痛,小腿外侧肌群痉挛等。点刺出血。艾炷灸3~7壮;或艾条灸5~15分钟。
见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卷五。即无比薯蓣丸,见该条。
男性尿道口。《寓意草》:“其实漏病乃精窍之病。”
出《素问·血气形志篇》。指循行经过下肢的六条经脉,包括足太阳膀胱经、足少阳胆经、足阳明胃经、足太阴脾经、足少阴肾经、足厥阴肝经。
出《肘后备急方》卷五。即阴痛。详该条。
针对表有风寒,内有水饮证的治法。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:“伤寒表不解,心下有水气,干呕,发热而咳,或渴,或利,或噎,或小便不利,少腹满,或喘者,小青龙汤主之。”小青龙汤以麻桂散表邪,半夏、细辛、
《杂病源流犀烛》卷廿二:“俗云眼大头为内眦。”详内眦条。
病名。见《银海精微》。为暴风客热之俗称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