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。系指患喉风而喉内肿起疼痛,其色淡红者。《喉科指掌》卷四:“此症肺脾感冒风邪而发,肿连小舌,喉塞不通,声音不清。”治宜疏风宣肺,消肿利咽。方用银翘散、六味汤、清咽利膈汤等加减。
证名。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:“谓一物而目视为二,即内经所谓视歧也。”详视歧条。
儿科察目诊法。脏腑之精,上注于目。《小儿药证直诀·目上证》:“赤者心热,淡红者心虚热;青者肝热,黄者脾热,无精光者肾虚。”明·李梴:“小儿诸病,但见两眼无精光,黑睛运转,目睫无芒锋,如鱼猫眼状,或两眼
【介绍】:元代医生。生平不详。编有灸法专书《西方子明堂灸经》,八卷。
参补阴、强阴条。
十二经别之一。出《灵枢·经别》。即足阳明经别,见该条。
【介绍】:宋代医生。编集《附益产育宝庆集》一书,已佚。
见《植物名实图考》。为红藤之别名,详该条。
即拔罐法。见《外科正宗》卷二:“脑疽应用方。”
①《症因脉治》卷一方。①羌活、独活、防风、荆芥、川芎、柴胡、前胡、甘草、苍术、白芷。水煎服。治风湿腰痛,痛引项脊尻背,脉左尺浮者。②羌活、独活、柴胡、前胡、枳壳、川芎、陈皮、人参、甘草。水煎服。治太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