指五脏病按相生次序而传,得其生气,故名。如肝病传心,为木生火。《素问·阴阳别论》:“肝之心,谓之生阳。”
出《三奇方》。为南天竹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竹林女科证治》。多因气血俱虚,脾肾阳虚,运化功能减弱所致。《女科经纶》引朱丹溪语:“色淡者,虚而有水混之也。”治宜补气血以调经。用八珍汤加黄芪、香附、生姜,兼常服六味地黄丸。虚甚者加干姜、
即十五络脉,见该条。
见《广西药用植物图志》。即半边旗,详该条。
病因分类之一。一般指外感六淫之邪。参三因条。
见《兰室秘藏·阴痿阴汗门》。即固真汤,见该条。
病名。见《伤科汇纂》卷九。即金创。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葆光道人眼科龙木集》,指眼生翳膜带青色者。
①治疗肝肾阴虚的方法。病人表现头晕、面红升火、眼花耳鸣、腰部痠痛、咽干、夜卧不安,或有盗汗、尿少色黄,舌红苔少,脉弦细,用杞菊地黄丸。②是滋肾阴以润养肝阴的方法,即滋水涵木法。见滋水涵木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