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外奇穴名。见《针灸学》(上海中医学院1974年版)。即胃管下俞。见该条。
阴阳双方矛盾斗争中,一方亢盛,导致另一方的报复,出现阴胜阳复或阳胜阴复的情况,从而影响事物变化过程的转归。前人运用这种变化规律来解释自然界和疾病过程的变化。如:①气候方面:若某年湿气(阴)胜,雨水过多
①指“肾间动气”,见《难经·八难》。肾间动气为两肾之间所藏的元阳之气,三焦相火由元阳之气所化生,故称肾间动气为三焦之原。②指三焦之原穴。《灵枢·九针十二原》:“三焦者,上合手少阳,……过于阳池,阳池在
髌骨的别称。详髌条。
【介绍】:见洪遵条。
病证名。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一。指妇人屡孕屡堕,故名。参见滑胎条。
①指五脏通应于体表的外窍。藏象学说认为体表孔窍无论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均与五脏相通应,故《金匮真言论》有肝“开窍于目”、心“开窍于耳”、脾“开窍于口”、肺“开窍于鼻”、肾“开窍于二阴”之说。《灵枢·脉度
见《张氏医通》卷十。即盘肠生。详该条。
出《延寿第一绅言》。古称生子为弄璋。
即语声重浊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