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喉科心法

喉科心法

书名。①清·沈善谦撰。2卷。约刊于十九世纪末。卷上为论说,包括病原、诊法辨证咽喉、口、舌多种病证的临床特征,善候、恶候及针灸图说等;卷下集录作者喉症经验效方。作者于治疗原则方面,提出“轻、透、、降、镇、润、养、阴”八字秘诀,对喉科临床有一定参考价值。②(增删)《喉科心法》不分卷。清刘序鹓(梧冈)撰,潘诚(葆真)增订。刊于1853年。此书分两部分。其一为证治类,按阴阳分类,分述喉痹缠喉风走马喉风紧喉风等32种咽喉病证证治。其二为选方类,详述喉病常用方剂。现存初刻本及其他清刻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尸体图鉴

    参见《王室养生保健全书》。

  • 骨繇者取之少阳

    选穴法之一。指对骨节弛缓不收或摇动的病症,取用少阳经的穴位进行治疗。《灵枢·根结》:“少阳为枢,……枢折,即骨繇而不安于地。故骨繇者取之少阳,视有余不足。”

  • 乌贼墨

    见《青岛中草药手册》。即乌贼鱼腹中墨,详该条。

  • 小儿心悸

    病证名,指小儿因心经受病而悸动不安。《活幼心书》:“小儿心悸不常,及遍身肿痛,或手足不随,此为惊瘫候也。”其病多因心经热盛,火热扰动心神所致,《幼幼新书》卷八:“心膈邪热,神志不宁,惊渴悸烦,夜不安卧

  • 清膈苍莎丸

    《杂病源流犀烛·脏腑门》卷二方。苍术二两,香附(童便制)一两半,黄连、黄芩各五钱。为细末,加熟栝蒌同捣为丸,梧桐子大,每服五至七丸。治气凝滞上焦,心胸痞痛。

  • 楼公爽

    【介绍】:见楼英条。

  • 形瘦血瘀经闭

    病证名。《叶氏女科证治》:“形瘦多热多郁,血少气虚,宜服芩连四物汤,合开郁二陈汤。”

  • 灌浆

    出明·徐春甫《痘疹泄秘》。即贯脓。详该条。

  • 骨槽风

    病名。见《证治准绳·疡医》。又名穿腮毒、穿腮发。多因手少阳三焦、足阳明胃二经风火邪毒上灼而成。或病久脾阳虚衰,无力托毒外出而致者。初起于耳前,并连及腮颊,痛引筋骨,隐隐于皮肤之内,略有小核,渐大如胡桃

  • 龋脱

    病名。指因齿龋而牙齿脱落者。《仁斋直指方》:“手阳明之支脉入齿,壅则齿浮,虚则宣露,挟风则上攻头面,疳则变成龋脱。”详齿龋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