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证名。又名风赤眼。《圣济总录》卷一百零五:“论曰目赤烂者,睑眦俱赤且烂,见风益甚,又谓之风赤眼。此由冲冒风日,风热之气,伤于睑眦,与津液相搏,故令赤烂也。迎风则作痒泪出,遇热则伤烂眵多。治宜镇平肝气
出《本草经集注》。为甘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病因孕后血聚养胎,血热心火上炎所致。治宜清热、泻火。方用东垣凉膈散(方见妊娠咽喉痛条)。
病名。见《喉科指掌》《喉科秘旨》卷上:“帘珠喉,满喉如白纲油状,两边微肿,根有白点,带红色,小舌红肿,咽水大痛。……治宜清火。”用六味汤加盐水炒黄柏等。
①消散。《素问·阴阳别论》:“其传为索泽。”(喻肌肉枯槁无华)。《素问·调经论》:“邪气乃索。”《景岳全书·杂证谟》:“诸脏生气,因皆消索致败,其危立见。”②取,索取。《灵枢·热病》:“索皮于肺,不得
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葡萄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岭南采药录》。为樟柳头之别名,详该条。
古医书篇名。《素问·方盛衰论》:“奇恒之势乃六十首。”王冰注:“奇恒势六十首,今世不传。”
见《广西药用植物名录》。为蟛蜞菊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生卒】:十五世纪【介绍】:明代医生。字良玉。苏州(今属江苏省)人。世传小儿医,宣德年间(1426~1434年)在太医院任职。其子恒、恺、悌、愃,皆继医业。钱恒(字伯常),于成化年间(1465-14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