眼的部位名。见《银海精微》。即黑睛。详该条。
见《傅青主女科》卷下。即通乳丹,见该条。
出《药性论》。即补骨脂,详该条。
指口内呼出秽浊的臭气。又名口气、口殠。《诸病源候论·口臭候》:“口臭,由五脏六府不调,气上胸鬲。”《杂病源流犀烛·口齿唇舌病源流》:“虚火郁热,蕴于胸胃之间,则口臭,宜加减甘露饮,或心劳味厚之人,亦口
补法之一。用甘缓平和的药物缓缓调补,促使正气逐渐恢复,亦即慢病缓治之意,故称。例如四君子汤补气,四物汤补血,均属缓补范围。
刺法。指入针得气后,用大指、次指捏住针头,用中指侧压针身使之成弯弓之状,以使气行的办法。《针灸问对》:“下针至地,复出人部,补泻务待气至,如欲上行,将大指次指捻住针头,不得转动,却用中指将针腰轻轻按之
即普济消毒饮子,详该条。
见《广东中药》。为山扁豆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广州植物志》。为卜芥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证治准绳》。即白及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