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医学传灯》卷下方。沙参、葳蕤、薏苡仁、山药、石斛、黄芩、白芍药、桔梗、甘草、地骨皮、陈皮、芡实。水煎服。治秋伤于燥,内热咳嗽,肺火传于大肠而致肺燥作泻。
见《云南中草药》。为三分三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见《伤科汇纂》卷六。即肩关节脱臼。详肩胛骨出条。
见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卷十。即紫丸,见该条。
见《张氏医通》卷十一。指产后恶露当下不下,逆而上冲引起的三种危重证候。即败血冲心、败血冲肺、败血冲胃。详各条。
见《本草纲目》。即红大戟,详该条。
又名何寓、丹穴、幽谷、赤。《素女经》:“深内茎刺婴女。”即阴道穹窿。
见《新华本草纲要》。为绞股蓝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中国医学入门丛书条。
元代医官职称。始设于1322年(至治二年),共2人,以协助太医院院使掌管医事。官阶正三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