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河南中药手册》。为忍冬藤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陈稚泉《妇科心得》。即经行先后无定期。详该条。
病名。见《喉症全科紫珍集》卷下。此症因感受风热,或劳力,或饮酒厚味,或郁怒而生。症见喉下及腮下俱肿,舌卷硬顶上腭;咽喉肿痛难咽,或身发寒热。舌苔厚,脉数等。治宜疏风解毒,消肿利咽。可选用三黄凉膈散加荆
出《尔雅·郭璞注》。即莲子,详该条。
即利尿穴。见该条。
《痧胀玉衡》卷下方。又名六号剥象方。薄荷、地骨皮、牡丹皮、焦栀子、玄参、天花粉各等分,细辛量加倍。水煎服。治痧热。
儿科丛书。指《幼科痘疹金镜录》、《幼科铁镜》和《小儿推拿广意》三书的合刊本。各详该条。
出《救荒本草》。为胡枝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闽东本草》。为荭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本草拾遗》。为韭菜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