外科著作。原书1卷,22篇。宋代作品,原撰人佚名,东轩居士增注,约撰于12世纪初。现存本为清代编写《四库全书》时的辑佚本,析为2卷,但已不全。卷上为痈疽论治,“五发”(癌、瘭、疽、痼、痈)图说,试疮溃
脉的阴阳兼象之一。如浮滑而长之中,有时又带一沉象。《难经·四难》:“一阴三阳者,谓脉来浮滑而长,时一沉也。”
即心气实。《灵枢·本神》:“心气虚则悲,实则笑不休。”参见心气盛条。
指在病变局部选穴治疗的方法。如额痛取印堂、攒竹;胃痛取中脘、梁门等。适用于周身体表各部的局部病变,对内脏和深部疾患亦有一定疗效。
见《中医药实验研究》。为合掌消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明·范洪《滇南本草图说》。即地不容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江苏省植物药材志》。为芫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清·包永泰《喉科指掌》。若由心火暴盛所致,舌起龟纹,舌质红赤,满口糜烂,腮舌俱肿,口干,脉实有力,为实证,治宜清心凉膈。若由五志过极,虚火妄动所致。舌起龟纹,舌淡,时起白斑细点,舌破,舌若无
见《生草药性备要》。为锦地罗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见《千金翼方》卷二十。又名火烧疮、汤泼火烧。是由接触物性高温或强酸、强碱等化学因素所引起的损伤。轻浅者一般不影响内脏功能,仅在局部呈现红晕、起皰、或腐烂;重者损害面积大而深,皮焦肉烂,热毒炽甚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