证名。一名背偻、背伛偻,俗称“驼背”。指曲背俯身的征象。《素问·生气通天论》:“阳气者,精则养神,柔则养筋。开阖不得,寒气从之,乃生大偻。”参见背伛偻、背偻条。
证名。简称喘,亦称喘逆、喘促。古称上气、喘息,一般统称气喘。以呼吸急促为特征。发病多与肺肾有密切关系。《类证治裁·喘证论治》:“肺为气之主,肾为气之根,肺主出气,肾主纳气,阴阳相交,呼吸乃和,若出纳升
出《太平圣惠方》第八十三卷。指小儿咳嗽,声不出者。多由邪热侵肺,津液受伤所致。治宜甘润生津,兼以利肺。用杏仁煎或紫菀散。
病名。见《喉痧正的》。即喉痧。清·叶天士云:“雍正癸丑年间以来,有烂喉痧一症,发于冬春之际,不分老幼,遍相传染。发则壮热烦渴,密肌红,宛如锦纹,咽喉疼痛肿烂,一团火热内炽。”参见烂喉痧条。
证名。为外伤引起内脏损伤的总称。见《世医得效方》卷十八。因跌扑、碰撞、挤压所致。临床多见有胸胁及腹部内脏受伤。前者证见胸胁疼痛或窜痛、胀满,呼吸、咳嗽均牵掣疼痛,甚或咳血、吐血,喘促不能平卧,烦躁不安
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为枫香寄生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神农本草经》。为天麻之别名,详该条。
舌根部苔微黑带灰,舌尖黄苔。为里实热证或阳明府实,阴液受伤证候,宜急下存阴。此舌虽较黑根稍轻,但不及时治疗,一二日亦变黑根(见《伤寒舌鉴》)。
即导引。详该条。
见《湖南药物志》。为九龙藤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