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五痹

五痹

五种痹证的总称。出《素问·移精变气论》。①指骨痹筋痹脉痹肌痹(一作肉痹)、皮痹王冰注:“五痹谓皮、肉、筋、骨、脉之痹也。”《医碥·痹》:“经又分以冬得之为骨痹,春得之为筋痹,夏得之为脉痹,长夏得之为肌痹,秋得之为皮痹,是名五痹。”②指筋痹、骨痹、血痹、肉痹、气痹。见《中藏经·论痹》。③指风痹寒痹湿痹热痹、气痹。见《中藏经·论痹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六月霜

    ①见《中药材手册》。为刘寄奴之别名。②见《江西草药》。为鹿茸草之别名。各详该条。

  • 掖痈

    病名。出《素问·通评虚实论》。即腋痈。见该条。

  • 小儿桡骨小头半脱位

    病名。即牵拉肘,详该条。

  • 肾经失血

    证名。指房室过度伤肾所致的失血。《不居集》卷十三:“肾经失血:肾主五液,因房劳而动血者,出于肾。”其症多伴见气喘咳嗽。或呕吐痰涎,面红,骨蒸盗汗,咽干,烦躁。甚者大吐大衄,失血不止,四肢厥冷,小便不利

  • 藤五甲

    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为走游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活血草

    见《江苏省药用植物志》。为茜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龙口含珠风

    病名。系指发生于咽后部的血泡。发生于悬雍垂下端的叫悬旗风;发生于上腭的叫飞扬喉。多因肺胃火毒上炎,或过食醇酒厚味所致。《喉科心法》卷上:“帝丁两旁,或大舌尽根,或喉关上腭,发一紫血小泡,顷刻肿大,妨碍

  • 十四经发挥

    经脉学著作。3卷。元·滑寿撰。刊于1341年。卷上为手足阴阳流注篇,统论经脉循行的规律;卷中为十四经脉气所发篇,根据《金兰循经》等书中关于全身十四经脉循行的文字作了较详细的注释和发挥,并补记、说明了各

  • 程高

    【介绍】:东汉时期针灸医生。是涪翁的弟子,郭玉的老师。

  • 脾疝

    病名。类似腹腔内包裹性化脓性包块。《千金要方》卷十五上:“脾脉……微大为脾疝,气裹大脓血在肠胃之外。”《疡医大全》卷二十四:“脾疝者其浊气自下逆上,连嗳不宽,胀满作痛,痛则呕吐清水或苦水痰涎之类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