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吉林中草药》。即冰凉花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隋代小儿科医家。生平不详。撰有《小儿用药本草》二卷,《疗小儿杂方》十七卷,均佚。
病名。因药服或误服大戟过量中毒。见《千金要方》卷二十四。症见恶心,呕吐,腹痛,腹泻水样便。严重者可引起脱水及酸中毒。甚者可致肾功能衰竭。治宜按情况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。文献有用菖蒲汁、芦根解毒的记载,可
耳聋的一种。指因外感热病而丧失听力者。《医学心悟·耳》:“凡伤寒邪热耳聋者,属少阳证。”《伤寒类证》:“伤寒耳聋有二证:其一未持脉时,令其咳而不咳者,此必耳聋无闻也,此为重发汗虚故也,治以黄芪建中汤;
经脉名,《素问·刺腰痛论》:“衡络之脉,令人腰痛不可以俛仰,仰则恐仆,得之举重伤腰,衡络绝,恶血归之。”历代解释有二:①马莳认为衡络是指“太阳之外络,自腰中横入髀外后廉,而下合于腘中”的足太阳膀胱经支
温法之一。救治阳气将脱的方法。症见汗出不止,吐利,四肢厥逆,气息微弱,脉微欲绝等为寒盛阳衰,阳气将亡之候。急用四逆汤或参附汤挽回阳气而救厥逆。
出《脉经》。即双胎,详该条。
见《安徽中草药》。即竹节三七,详该条。
针对表有风寒,内有水饮证的治法。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:“伤寒表不解,心下有水气,干呕,发热而咳,或渴,或利,或噎,或小便不利,少腹满,或喘者,小青龙汤主之。”小青龙汤以麻桂散表邪,半夏、细辛、
子午流注和灵龟八法的合称。《医学入门》:“言子午八法者,子午流注兼奇经八法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