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下厥上冒

猜你喜欢

  • 热呕

    证名。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卷十一:“病者胃中挟热,烦躁,聚结涎沫,食入即吐,名曰热呕。或因胃热伏暑,及伤寒伏热不解,湿疸之类,皆热之所为也。”《世医得效方·热呕》:“胃受邪热,心烦喜冷,呕吐不止。”可

  • 钱氏儿科案疏

    儿科医案著作。上、下两篇。宋·钱乙原作,近人张山雷疏注,何光华参补。本书先由张山雷氏将钱乙《小儿药证直诀》中所录的儿科医案23则及医案中所用的方剂加以注释,后由何光华氏补入万全、缪仲醇、江瓘、喻昌等人

  • 大楗骨伤

    病名。见《医宗金鉴》卷八十八。大楗骨即股骨。因跌打、压轧所伤。临床有股骨颈、粗隆间、股骨中段及股骨下段骨折等。症见局部肿胀、疼痛,患肢有缩短畸形,脚向外旋,不能站立,活动受限,触按有骨声。断端有移位者

  • 中药炮制学

    书名。南京中医学院中药方剂教研组等编。本书较系统地介绍了中药炮制总论及752种中药材的炮制加工及贮藏方法。1961年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。

  • 药虱药

    见《河南中药手册》。为百部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苦葫

    见《广西本草选编》。为水胡满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阴器

    外生殖器。为足厥阴肝经所过之处,其功能和发育情况又与肾气盛衰有关。故阴器病症,常从肝肾论治。《素问·热论》:“厥阴脉循阴器而络于肝。”

  • 不护场

    出《疡医准绳》卷二。见护场条。

  • 食痫

    病名。指痫因小儿伤乳或伤食而发者。《诸病源候论·痫候》:“食痫者,因乳哺不节所成。”症见发热,或不发热,或吐后发热,嗳吐馊气即发搐,大便酸臭等。治宜下之。用四味紫丸等。《奇效良方》卷六十四:“食痫为病

  • 太平膏

    《类证活人书》卷六方。紫菀、款冬花、杏仁霜各三两,知母、川贝母、茜根、薄荷末各二两,百药煎、粉草、海粉(飞净)各一两,诃子肉、儿茶各五钱。研极细末,炼白蜜和药,不拘时噙化。治火烁肺金,气失清化,致干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