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诗词古文>班婕妤生平

班婕妤生平介绍

班婕妤(公元前48年―公元2年),名不详,汉成帝刘骜妃子,西汉女作家、著名才女,中国文学史上以辞赋见长的女作家之一。善诗赋,有美德。初为少使,立为婕妤。《汉书·外戚传》中有她的传记。她也是班固、班超和班昭的祖姑。她的作品很多,但大部分已佚失。现存作品仅三篇,即《自伤赋》、《捣素赋》和一首五言诗《怨歌行》(亦称《团扇歌》)。>>查看班婕妤的诗词古文

人物生平

早年经历
  班婕妤是楚令尹子文的后人,左曹越骑校尉班况的女儿。班婕妤出身功勋之家,其父班况在汉武帝时抗击匈奴,驰骋疆场,立下汗马功劳。而她自幼聪明伶俐,秀色聪慧,工于诗赋,文才出众,读书甚多。

选入后宫
  汉建始元年(公元前32年),汉成帝刘骜即位,班氏被选入皇宫,刚开始为少使( 下等女官 ),不久得宠,赐封“婕妤”。成帝让班婕妤居于后宫第三区增成舍宫,婕妤也为皇帝生下一皇子,但是数月即夭折,之后班婕妤再也没有生育。班婕妤经常诵读《诗经》、《窃窕》、《德象》、《女师》等,而且每次觐见皇帝,都依照古代礼节。

皇帝专宠
  汉成帝为班婕妤的美貌及文才所吸引,很喜爱班婕妤。为了能够时刻与班婕妤形影不离,他特别命人制作了一辆较大的辇车,以便同车出游,但却遭到班婕妤的拒绝,她说:“看古代留下的图画,圣贤之君,都有名臣在侧。夏、商、周三代的末主夏桀、商纣、周幽王,才有嬖幸的妃子在坐,最后竟然落到国亡毁身的境地,我如果和你同车出进,那就跟他们很相似了,能不令人凛然而惊吗?”汉成帝认为她言之成理,同辇出游的意念只好暂时作罢。

  当时王太后听到班婕妤以理制情,不与皇帝同车出游,非常欣赏,对左右亲近的人说:“古有樊姬,今有班婕妤。”在这里,王太后把班婕妤与春秋时代楚庄公的夫人樊姬相提并论,给了她很大的嘉勉与鼓励。樊姬很贤惠,曾辅佐楚庄王成为“春秋五霸”之一。王太后把班婕妤比作樊姬,使班婕妤的地位在后宫更加突出。班婕妤当时加强在妇德、妇容、妇才、妇工等各方面的修养,希望对汉成帝产生更大的影响,使他成为一个有道的明君。但是汉成帝不是楚庄王,自赵飞燕姐妹入宫后,声色犬马,班婕妤受到冷落。

赵氏诬陷
  赵氏姐妹入宫后,飞扬跋扈,许皇后十分痛恨,无可奈何之余,想出一条下策,在寝宫中设置神坛,晨昏诵经礼拜,祈求皇帝多福多寿,也诅咒赵氏姐妹灾祸临门。事情败露以后,赵氏姐妹故意讲,许皇后不仅咒骂自己,也咒骂皇帝,汉成帝一怒之下,把许皇后废居昭台宫。赵氏姐妹还想利用这一机会对她们的主要情敌班婕妤加以打击,诬陷班婕妤参与“ 巫盎” 案。汉成帝听信谗言。然而班婕妤却从容不迫地对称:“我知道人的寿命长短是命中注定的,人的贫富也是上天注定的,非人力所能改变。修正尚且未能得福,为邪还有什么希望?若是鬼神有知,岂肯听信没信念的祈祷?万一神明无知,诅咒有何益处!我非但不敢做,并且不屑做!”汉成帝觉得她说的有理,又念在不久之前的恩爱之情,特加怜惜,不予追究,并且厚加赏赐,以弥补心中的愧疚。

  班婕妤是一个有德操的贤淑妇女,经不起互相谗构、嫉妒、排挤、陷害的折腾,为免今后的是是非非,她认为不如急流勇退,明哲保身,因而缮就一篇奏章,自请前往长信宫侍奉王太后,把自己置于王太后的羽翼之下,就也不怕赵飞燕姐妹的陷害了,汉成帝允其所请。

请居深宫
  班婕妤前往长信宫侍奉王太后,从此呆在深宫。班婕妤怜悯年华老去,借秋扇自伤,作《团扇诗》,又称《怨歌行》,班婕妤自知,自己如秋后的团扇,再也得不到汉成帝的怜爱了。不久,赵飞燕被册封为皇后,赵合德也成了昭仪,然而这些都与班婕妤无关了,她除了陪侍王太后烧香礼拜之外,长昼无俚,弄筝调笔之余,间以涂涂写写,以抒发心中的感慨,从而为文坛留下了许多诗篇。

落寞晚年
  汉成帝在绥和二年三月,崩于未央宫。汉成帝崩逝后,班婕妤要求到成帝陵守墓以终其生。于是王太后让班婕妤担任守护陵园的职务,从此班婕妤每天陪着石人石马,冷冷清清地度过了她孤单落寞的晚年。大概一年后班婕妤就病逝了,时年约四十余岁。死后,葬于汉成帝陵中。

轶事典故

  团扇出现在西汉时期,又称绢宫扇、合欢扇,是当时妃嫔仕女的饰品。班婕妤由于赵飞燕姐妹诬陷迫害,为自保请求居住深宫,作《团扇歌》。之后历代,团扇几乎成为红颜薄命、佳人失势的象征。而团扇与凄楚的人生境况的关联,就是源于汉代的班婕妤。

  班婕妤移居长信宫后,悄然隐退在深宫之中。每天长信宫门打开,她便开始一个台阶一个台阶扫地,生活刻板而单调。她感到自己仿佛秋天被弃的扇子,孤独寂寞。便作诗赋以自伤悼,借以度过光阴,常常触景伤情。她在《团扇歌》(亦名《怨歌行》)中自比秋扇,感叹道:“常恐秋节至,凉风夺炎热。弃捐箧笥中,恩情中道绝。”用洁白的细绢剪裁的团扇,天热时与主人形影相随。凉秋时节,则被弃置箱中。后世便以“秋凉团扇”作为女子失宠的典故,又称“班女扇”。

人物评价

总评
  班婕妤相貌秀美,文才颇高,尤其熟悉史事,常常引经据典、出口成章,她经常开导汉成帝;班婕妤还擅长音律,既写词又谱曲,她的词曲有感而发,使汉成帝在丝竹声中受益匪浅。对汉成帝而言,班婕妤不只是她的侍妾,也是他的良师益友。班婕妤的贤德在后宫中也是有口皆碑。因她不干预朝政,谨守礼教,深受时人敬慕,有“古有樊姬,今有婕妤”之称。

  班婕妤算得上一个出类拔萃的才女,但宫廷女子的作用本来就是讨皇帝的欢心,是否有才倒不重要。会做诗的班婕妤,终是敌不过会飞舞的赵飞燕。班婕妤堪称古代妇德的楷模,但从某种意义上说,她又未尝不是为此所害。

  班婕妤的一生可以看作是古代后宫嫔妃生命历程的一个标本。她的人生从繁华到萧瑟,是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历代帝王后宫嫔妃们的普遍人生境遇。她们或许凭借才华美貌,能赢得帝王的一时喜爱或宠信,但终会因人老色衰或其它种种原因而被无情地抛在一边,渐渐被忘却。更言之,班婕妤的生命历程,也是男权社会中女性悲剧命运的缩影。

  钟嵘《诗品》将班婕妤列入上品诗人十八位之列。西晋博玄诗赞她:“斌斌婕妤,履正修文。进辞同辇,以礼臣君。纳侍显得,谠对解份。退身避害,云邈浮云。”

历史评价
  曹植:“有德有言,实惟班婕。盈冲其骄,穷悦其厌。在夷贞坚,在晋正接。临飒端干,冲霜振叶。”

  傅玄:“斌斌婕妤,履正修文,进辞同辇,以礼匡君,纳侍显德,谠对解纷,退身避害,志邈浮云。”

  左芬:“恂恂班女,恭让谦虚,辞辇进贤,辩祝理诬,形图丹青,名侔樊虞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邢邵

    (496—?)北齐河间鄚人,字子才,小字吉。邢臧弟。十岁能属文,有才思。文章典丽,既赡且速。仕北魏,释褐宣武帝挽郎。孝庄帝永安初,累迁中书侍郎。尔朱荣入洛,邵与杨愔避于嵩山。节闵帝普泰中,除给事黄门侍郎。为高澄所征,与温子升共为侍读。其后除骠骑、西兖州刺史,有善政。还都,历中书令、太常卿兼中书监,摄国子祭酒。授特进。有文名。富藏书,为北齐私家之冠。尝与杜弼共论名理,认为“神之在人,犹光之在烛,烛尽则光穷,人死则神灭”。有《邢特进集》明人辑本。

  • 云表

    唐末诗僧。僖宗时于南昌讲《法华慈恩大疏》,听者甚众。晋陵僧可周从其学。又曾游江陵楚王城,齐己有诗赠之。事迹散见《宋高僧传》卷七、《白莲集》卷六。《全唐诗》存诗1首。

  • 郑统嘉

    郑统嘉,字继农,连江县人。

  • 邵缉

    南宋诗人、词人。字公序,上元(今江苏南京)人。与邵亢同族(《金陵诗徵》卷五)。徽宗宣和初随父宦寓宣州,四年(一一二二)返乡,李弥逊有文送行(《筠溪集》卷二二《送邵公缉还乡序》)。高宗绍兴中在鄂州,曾献词岳飞,献书朝廷。有《荆溪集》八卷(《宋史·艺文志》),已佚。事见《金佗续编》卷二八。

  • 王偁

    一作王称,字季平,南宋眉州(今四川眉山)人。庆元年间(1195—1200)为吏部郎中,后任承政郎、龙州知州,最后官至直秘阁。致力于史学,搜罗北宋九朝事略,撰成史书《东都事略》130卷。另著有史书《西夏事略》。

  • 李献甫

    (1195—1234)河中人,字钦用。李献能从弟。博通书传,尤精《左传》及地理。宣宗兴定五年进士,辟行台令史。哀宗时,为书表官从冯延登使夏议和有功,授庆阳总帅府经历官。以功迁镇南军节度使。蔡州陷,死之。有《天倪集》。

  • 真氏

    真氏,元代女艺人,名真真。建宁(今属福建省人),约元前期人。宋代理学名儒真德秀的后代。

  • 赵庆熹

    (约公元一八四O年前后在世)字秋舲,浙江仁和人。生卒年均不详,约清宣宗道光二十年前后在世。性倜傥,工诗词,家贫好读书。第道光进士。迟回二十年,选延川知县,不果往。改金华教授,亦末履任。庆熹工诗词散曲,著有《楚游草》、《蘅香馆诗稿》、《香消酒醒词》及《香消酒醒曲》,并传于世。

  • 王位之

    玄宗开元二十八年(740)任滑州匡城县主簿。光绪《鹿邑县志》卷一〇收其诗1首。《全唐诗续拾》据之收入。

  • 孙万寿

    孙万寿(?~608)字仙期,一字遐年,隋信都武强(今河北武强西南)人。生年不详,约卒于隋炀帝大业四年前后七年中,年五十二岁。祖宝,魏散骑常侍。父灵晖,齐国子博士。仁寿初,征拜豫章王长史,大业元年(605)转为齐王文学。当时诸王官属多被夷灭,万寿不自安,因谢病免。久之,授大理司直,卒于官,时年五十二。万寿著有文集十卷,已散佚,今存诗九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