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诗词古文>方弘静生平

方弘静生平介绍

方弘静(1516—1611),明代安徽歙县人,字定之,号采山。嘉靖二十九年进士,天都社创始人之—。授东平知州,迁南京户部郎中,出为四川佥事,累官南京总督粮储户部右侍郎。少时与乡人结诗社,入仕后,汪伯玉方擅时名,倡谼中社,再三招致,不肯往。晚年多所结撰,有《素园存稿》、《千一录》。>>查看方弘静的诗词古文

人物生平

  方弘静(1516—1611),明代安徽歙县岩镇人,字定之,号采山。生于一个世代商贾之家,幼时“嗜为诗”,弱冠“以著作登坛”。嘉靖二十九年(1550)进士及第,授东平知州,迁南京户部郎中,出为四川佥事,累官南京总督粮储户部右侍郎,增工部尚书。年九十五而终。

  《江南通志》载:“方弘静, 字定之, 歙人。 嘉靖庚戌进士, 任东平州 , 视学粤西, 寻转江藩使者, 治严嵩父子狱, 有所波连。讼言白之, 既持节入浙, 时方苛剔滥费。弘静疏言 :去冗不如增备;增备不能惜费。因大修艨艟, 会诸将, 急击寇, 覆其水寨, 论功当超叙, 中蜚语归。 卒赠工部尚书。”

  (清)靳治荆.歙县志· 卷一:方弘静1556—1566间入浙江。 “奉使入浙, 击水寨寇”。可知他入浙江当为抗击倭寇。而倭寇嘉靖时期最为猖獗:“嘉靖三十四年, 倭寇数十人自杭州入邑南……四十四年, 流贼入掠……其明年复入境”

  1574年(59 岁)任浙江右副都御史。《国朝列卿记》第七册卷百五:刺使并巡抚浙江尚书侍郎都御史卿年表“万历元年(1573 年)以右副使都御史任。” “万历甲戌, 余自浙归, 令葺素园, 日卧其中 。”

  方的诗风清新自然,少时与乡人结诗社,入仕后,汪伯玉方擅时名,倡谼中社,再三招致,不肯往。其诗歌创作持续几达八十年。诗风比较接近王孟, 却并非华丽文词。 王仲房曾评价曰:“定之抱性, 幽闲温秀 , 故其修词吐气, 有似於人。 若 流水不知处, 幽禽相与飞' 不知春色灭, 忽见林花飞' 永日空山寂, 幽蝉时自吟'春色惊人早, 云山与世远' 旧业微蝉翼, 穷途信马蹄' 宛然王孟遗响也 。

  方弘静现存有《素园存稿》二十卷 (残缺, 此部分齐鲁书社之《四库全书存目丛书》集部曾收录)、《千一录》二十六卷(藏上海图书馆, 明万历二十六年刻本), 另郑振铎之藏书中之一《广快书》中收录方弘静之《燕贻法録 》(藏北京图书馆,序中言得方定之家训为 《燕贻法録》 , 附法楹而行也。)。

  就其诗歌内容风格而言:青少年时期,诗歌多抒发建功报国之志,诗风雄劲;宦旅期间,诗歌多反映下层人民的疾苦,讽刺权贵的荒淫无耻及抒发诗人仕宦涯的羁旅愁思,诗风深沉委婉;晚年居乡期间,登临山水,游览胜景,诗歌多描绘奇瑰雄伟的徽州山水风光,

  方弘静也是明代的交游大家,与同时代之戚继光、王世贞、王世懋、汪道昆、陈达甫等皆交往密切, 与王寅、吴世忠也都互酬诗文。

  明嘉靖21年(1542)与王寅等结天都社,1610年方94岁高龄再次主盟天都社。天都社是黄山历史上第一个文学团体,社址设在黄山祥符寺附近,入社当时有黄山十六子,历时69年。天都社对促进黄山文化的发展有积极作用,他在天都社诗中言道:“丞相原中香雨微,天都峰下玉芝肥。石髓如饴流未绝,他年来驭紫鸾飞。”该诗中对黄山冻蜡石进行了“石髓如饴”的写实。

  安徽歙县瀹潭方氏宗祠的碑文为方弘静在万历时期亲笔手书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阮阅

    阮阅(约公元1126年前后在世)字闳休,自号散翁亦称松菊道人,舒城(今属安徽)人。生卒年均不详,约北宋末前后在世。宋神宗元丰八年(1085)进士(榜名美成),做过钱塘幕官,自户部郎官责知巢县,宋徽宗宣和中任郴州知州。南宋建炎初,(公元1127年)以中奉大夫知袁州。致仕后定居宜春。初至,讼牒颇繁,乃大书“依本分”三字,印榜四城墙壁。郡民化之,谤四厅为无讼堂。

  • 刘绘

    刘绘(四五八至五o二)字士章,彭城(今江苏徐州)人。聪警有文义,善隶书。齐高帝以为录事典笔翰,为大司马从事中郎。中兴二年,卒。年四十五。绘撰《能书人名》,自云善飞白,言论之际,颇好矜诩。

  • 孟潼

    孟潼,字宗镇,本山东人,宋信安郡王忠厚五世孙,至元间以茂异举为文学椽,累迁松江府通判,因信安墓在惠山遂家焉。

  • 朱昌颐

    浙江海盐人,字朵山。道光六年进士。官至吏部给事中,曾典试云南。归后主讲敷文书院。年七十二卒。有《鹤天鲸海诗文稿》。

  • 徐锡麟

    徐锡麟(1873年-1907年),字伯荪,号光汉子,浙江山阴(今绍兴)人。生于地主绅商家庭,幼读私塾,喜欢算术、天文,先后取得廪生、副举人等功名。因他常宣传革命思想,仇视清廷,其父恐受连累,分了一部分财产给他,表示脱离父子关系。

  • 苏易简

    苏易简(958—997)北宋官员。字太简,梓州铜山(今属四川)人。太宗太平兴国五年进士第一,状元。为将作监丞、升州通判、翰林学士承旨,历知审官院、审刑院,迁给事中,拜参知政事,至道元年,出知邓州,移陈州。以文章知名,有《文房四谱》、《续翰林志》及文集。《文房四谱》全书共五卷,笔谱二卷,其余各一卷,附笔格、水滴器。书前有徐铉序,末有自序。

  • 张回

    字仲昌,椒之子。初能言,即问道是何物,众不能答,概然失笑而叹。五岁欲传经籙,父曰∶“且读儒书。”对曰∶“祖书不读,读他书何为?十岁嗣教,能辟谷导引之道,日行数百里,后入青城山不知所终,元至正十三年赠“玉清辅教弘济真君”。

  • 余本

    (1482—1529)浙江鄞县人,字子华,号南湖。正德六年进士。授编修。以权奸迭兴,请出为儒学官。当道难之,乃擢为广东提学副使,以正风俗、作人才为己任。官至南京右通政。于文牒不问细大,必一一审阅,决其可否,卒于官。有《南湖文录》等。

  • 皇甫冉

    皇甫冉,字茂政。约唐玄宗开元五年(公元717年)出生,卒于唐代宗大历五年(公元770年),润州(今镇江)丹阳人,著名诗人。先世居甘肃泾州。天宝十五年进士。曾官无锡尉,大历初入河南节度使王缙幕,终左拾遗、右补阙。其诗清新飘逸,多飘泊之感。

  • 祖惟和

    祖惟和,宋遗民,就作品观察,似为苏州道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