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诗词古文>岳珂生平

岳珂生平介绍

岳珂(公元1183~公元1243),南宋文学家。字肃之,号亦斋,晚号倦翁。相州汤阴(今属河南)人。寓居嘉兴(今属浙江)。岳飞之孙,岳霖之子。宋宁宗时,以奉议郎权发遣嘉兴军府兼管内劝农事,有惠政。自此家居嘉兴,住宅在金佗坊。嘉泰末为承务郎监镇江府户部大军仓,历光禄丞、司农寺主簿、军器监丞、司农寺丞。嘉定十年(公元1217),出知嘉兴。十二年,为承议郎、江南东路转运判官。十四年,除军器监、淮东总领。宝庆三年(公元1227),为户部侍郎、淮东总领兼制置使。>>查看岳珂的诗词古文

评价

明万历年间,岳飞后裔岳元声建岳王祠(祠址在今嘉兴城区三塔路),内供有岳珂亲制的铜爵,上镌“精忠报国”4字,为岳珂书。南宋后,铜爵曾几次失而复得。清道光时,铜爵复存祠中。抗日战争前曾在杭州展出,抗日战争期间遗失。建国后,岳王祠坍废。岳珂在嘉兴的遗物还有“洗鹤石池”,今与“松化石”一起放置在南湖烟雨楼宝梅亭西侧。岳氏后裔散居在今嘉兴郊区建设乡旧岳村及桐乡市濮院镇。

文学成就

  岳珂著述甚富。居于金佗坊时,因痛恨祖父被秦桧陷害,著有《吁天辩诬》、《天定录》等书,结集为《金佗粹编》(28卷,续编30卷),为岳飞辩冤,是研究岳飞的重要资料。又著有《桯史》15卷、《玉楮集》8卷、《棠湖诗稿》1卷、《续东几诗余》、《小戴记集解》(稿佚)、《刊正九经三传沿革例》1卷等。嘉定七年(公元1214),在嘉兴曾主修《嘉禾志》(未成书)。《桯史》以辨明“公是公非”为目的,通过对南宋朝野各阶层人物的言行的记载,表现了他对主战派和投降派人物的鲜明爱憎。书中所载之事,大都翔实可信。如《乾道受书礼》、《(范石湖)一言悟主》、《开禧北征》等条,可补史传之阙。其中对文人轶事的记载,诗文作品的转录,可资辑佚、校勘,也有助文学史研究。

  所著《玉楮集》8卷,有《三恬堂丛书》本。《棠湖诗稿》1卷,有《丛书集成》本。《金陀粹编》28卷,《续编》30卷,有清刊本。《愧郯录》15卷,有《四部丛刊》本。另有《宋少保岳鄂王行实编年》2卷,有《明辨斋丛书》本。《宝真斋法书赞》28卷,有《丛书集成》本。《桯史》有《四部丛刊》影元刊本、中华书局1981年点校本。

  岳珂诗集有《棠湖诗稿》1卷,收宫词100首,作于端平元年(公元1234)同年编纂《岳氏宗谱》。宫词原系歌咏宫闱生活的词体,他因侄子自汴从军而归,追想东京盛时,写下了这组诗以系哀思。但诗中所写,有与事实不符的,《四库全书总目》疑为后人拟作,嫁名于珂。又有《玉楮集》8集,收嘉熙二年(公元1238)至四年(公元1240)的诗作共385篇。他的诗缺乏社会内容,仅有1篇《夏旱三首》写到农家生活。其他作品“虽时伤浅露”,“而轩爽磊落,气格亦有可观”(《四库全书总目·玉楮集》)。

藏书故实

为官之余,肆力于典籍和古物的收藏,曾到中原各地收集北宋文物典章,尤其是对北宋历代皇帝大臣的御笔和翰墨,编为《宝真斋法书赞》28卷。家富藏书,乃以家藏旧刻,设“相台家塾”,最知名刊刻《九经》、《三传》、《孟子注附音义》10卷、《论语集解附音义》10卷。以越中旧本注疏,参并兴国于氏、建安余仁仲本,凡20本,对音释注疏,反复参订,命良工入梓。后世推为善本。所撰《相台书塾刊正九经三传沿革例》,于书本、字画、注文、音释、句读,脱简考异,皆罗列条目,详审精确。姚名达论“校勘学、版本学、刊刻学之确立,皆自兹始也”。其后贾似道刊《九经》,亦以数十种版本比较,雇百余人任校正,然独删落注疏,不及岳珂。著述甚多,因痛念祖父遭诬害,著有《吁天辩诬》、《天定录》等书,结集为《金陀粹编》28卷,续编30卷、《天定录》等。另有《桯史》15卷、《媿郯录》15卷、《玉楮集》8卷、《三命指迷赋补注》、《棠湖诗稿》1卷、《小戴记集解》(稿佚)《续东几诗余》、《刊正九经三传沿革例》1卷等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宋之问

    宋之问(约656—约712),字延清,名少连,汉族,汾州(今山西汾阳市)人,初唐时期的诗人,与沈佺期并称“沈宋”。唐高宗上元二年(675),进士及第,当时掌握实权的是武则天,富有才学的宋之问深得赏识,被召入文学馆,不久出授洛州参军,永隆元年(681),与杨炯一起进入崇文馆任学士。与陈子昂、卢藏用、司马承祯、王适、毕构、李白、孟浩然、王维、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。

  • 饶介

    元临川人,字介之,号华盖山樵,又号醉翁。倜傥豪放,工书能诗。自翰林应奉出佥江浙廉访司事。张士诚入吴,以为淮南行省参知政事。士诚败,被明兵俘杀。有《右丞集》。

  • 周铨

    字升逸,浙江钱塘人,苏州籍。诸生。著有《东冈诗钞》。○升逸修己自好如处子,然及发言为诗,逸情云上,直欲希风开、宝以仰窥汉京,友生中不易才也。五十馀不肯见人,惟家方舟与余过之,谈谐不倦。予通籍归里后,并不能一见矣。时或议其为僻、疑其为矫,余益重其为人。

  • 唐顺之

    唐顺之(公元1507~1560)字应德,一字义修,号荆川。汉族,武进(今属江苏常州)人。明代儒学大师、军事家、散文家,抗倭英雄。正德二年十月初五出生在常州(武进)城内青果巷易书堂官宦之家。嘉靖八年(1529)会试第一,官翰林编修,后调兵部主事。当时倭寇屡犯沿海,唐顺之以兵部郎中督师浙江,曾亲率兵船于崇明破倭寇于海上。升右佥都御史,巡抚凤阳,1560年四月丙申(初一)日(4月25日)至通州(今南通)去世。崇祯时追谥襄文。学者称"荆川先生"。

  • 张衮

    生卒年、籍贯皆不详。后梁开平初,仕梁为中书舍人。三年(909),奉敕与太常卿李燕、御史司宪萧顷等人共删定律令格式。末帝贞明时,历御史司宪,奉诏与李琪、郤殷象、冯锡嘉等人修撰《太祖实录》30卷,今不传。事迹散见于《旧五代史》卷三、卷九,《资治通鉴》卷二六二,《五代会要》卷九。《全唐诗》存诗6首。

  • 陈康伯

    陈康伯(1097年—1165年4月10日[1] )南宋大臣,抗金宰相。字长卿,一字安侯,江西省弋阳县南港口乡南山人。徽宗宣和三年进士。历官高宗参知政事、右相、左相、孝宗枢密使、左相兼枢密使。南宋时期金兵南下侵宋,陈康伯力主抗金,危难之际,他迎眷属入临安,荐虞允文参谋军事,在采石大败金兵。病死于京城任所,归葬于弋阳县新政乡九龙岗。宋高宗曾称赞陈康伯“静重明敏,一语不妄发,真宰相也。”宝庆二年(1226年),理宗图其像于昭勋阁,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。

  • 皇甫松

    皇甫松,字子奇,自号檀栾子,睦州新安(今浙江淳安)人。他是工部侍郎皇甫湜之子,宰相牛僧孺之外甥。《新唐书·艺文志》著录皇甫松《醉乡日月》3卷。其词今存20余首,见于《花间集》、《唐五代词》。事迹见《历代诗馀》。今有王国维辑《檀栾子词》一卷。

  • 修雅

    诗僧。世次不详。《全唐诗》收其《闻诵法华经歌》1首,出《缁门警训》卷一〇。

  • 曾仕鉴

    曾仕鉴,字明吾,一字人倩。南海人。明神宗万历十三年(一五八五)举人。二十年(一五九二)任内阁中书,历官户部主事。时值倭寇入侵,赵文懿延仕鉴画策。仕鉴著《兵略》上之,宋经略应昌得之,疏请加仕鉴职衔。仕鉴官侍从,尤留意民瘼,锦衣千户韦梦麒请采珠,仕鉴即上疏止之。又疏修屯政。会差趱南直隶白粮,乘便南还,遂不复出。有《庆历》、《公车》、《洞庭》、《罗浮》、《和杜》诸集。清温汝能《粤东诗海》卷三九有传。

  • 萧德言

    萧德言(557—654)南朝陈、隋唐文学家。字文行。南兰陵(治今常州西北)人,后落籍雍州长安(今陕西西安)。南朝陈亡,徙关中,后至京师。隋文帝仁寿间授校书郎。唐太宗贞观中除著作郎,兼弘文馆学士。时李治为晋王,诏德言授经讲业,及升春宫,仍兼侍读,寻以年老请致仕,太宗不许,寻赐爵封阳县侯。十七年拜秘书少监,两宫礼赐甚厚。二十三年累表请致仕,许之。高宗嗣位,以师傅恩,加银青光禄大夫。永徽五年卒于家,赠太常卿,谥博。博涉经史,尤精《春秋左氏传》,好属文。晚年尤笃志于学,自昼达夜,略无休倦。参与编撰《括地志》,著有《萧德言集》30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