軤
【源】 、虖、、苸四姓同源(17)。亦见《元和姓纂》(6,12,15)。【望】 沛郡(17,418)。【布】 北京有此姓。
现行罕见姓氏。今天津之武清有分布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亦收载,其注云: “音 ‘呼’。《纂要》云: ‘人姓’。” 《汉语大字典》 转引 《千家姓》云: “沛郡族。” 似当与虖姓同源。
【源】 、虖、、苸四姓同源(17)。亦见《元和姓纂》(6,12,15)。【望】 沛郡(17,418)。【布】 北京有此姓。
现行罕见姓氏。今天津之武清有分布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亦收载,其注云: “音 ‘呼’。《纂要》云: ‘人姓’。” 《汉语大字典》 转引 《千家姓》云: “沛郡族。” 似当与虖姓同源。
读音:Bālóngwǔ【综】 清正红旗蒙古马甲端吉之妻为巴隆武氏(260)。
读音:Nàlǎ【源】 ①清满洲八旗姓。凡三十九派,出叶赫、乌拉、哈达、辉发、伊巴丹、张城、费德里、尼马察、老寨子、吉林乌喇、长白山、佛阿拉、易州、叶赫勒、科尔沁、伊兰尔塔哈、嘉木湖、撒尔湖、松山、阿库
读音:Zhūjī【源】①彭姓分也(8,60,62)。大彭(即彭祖)之裔封诸,后徙封稽,因氏(17)。②越大夫诸稽郢(即诸稽到)之后(17)。 【变】又作〔诸暨〕(8,60,62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
读音:Bìlǔ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中国人名大辞典》 收载。其注云: “满族姓。清乾隆时四川总督鄂辉,姓此氏。”(按:疑此即 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所收“弼噜”氏之别译,参见 “弼噜” 条。)
读音:dá xī后魏献帝以弟为达奚氏,后改为奚氏。(见《魏书·官氏志》)后魏孝文帝以献帝第三兄之后为达奚氏,寻又改为奚氏。(见《姓氏考略》)▲<北周>达奚武,代人,东秦州刺史。<隋&
读音:Sàhǎ历史上女真族姓氏。为金代女真族白姓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,未详其他。
读音:Qín【综】源出不祥。台湾台北有此姓(68,261)。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中国姓氏汇编》 收载,未详其源。(按: 蓁,草名,或以草名以为姓。)
读音:Zǒngjiān【综】见《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》(63)。
读音:Wǎxīlǐ《姓氏词典》 收载,其据 《新元史》 注云: “蒙古族姓。元有瓦西里·克。”未道其详。
读音:Zhūyáng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9,11,17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姓苑》收载; 《中国姓氏大全》引《中国姓氏集》亦收,未详其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