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读音:Bēn

【音】 贲氏有肥(Féi)、坟(Fén)、秘(Bì)、奔(Bēn)等4音(10,16,17,19,21)。音不同,姓或不同,宜分三姓。音奔之贲姓,原音肥,是隋、唐以来音变而有此氏(7)。参见贲(Féi)、贲(Bì)姓。【源】 ①春秋时鲁庄公御者县贲父之后(7,60)。②汉时西戎有贲浑族,贲音奔,或后有音奔之姓(69)。③虎贲,官名,《周礼》夏官之属,其后以官为氏(16)。④五代后周时蕃胡有此姓,见《旧五代史》(53,242)。⑤彝族姓(130)。【变】 一作奔,见张澍《姓氏五书注》(1)。【望】 宣城(17,418),宣平(261)。【布】 安徽淮南(362),湖北钟祥(388)、台湾(64,68,261)、辽宁(92)、广西融水(393)、柳州、甘肃兰州等地均有此姓。但不知各地此姓之发音。【人】 贲浦,春秋时晋人(7,12)。贲光,汉时中郎将(17,26)。

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分布很广: 今辽宁之清原,山西之太原、运城,陕西之韩城,湖北之老河口,安徽之贵池,广西之灌阳、荔浦,云南之泸水,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。汉族、瑶族、布依族有此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其源不一: ①郑樵注云: “县贲父之后。”县贲父,春秋时鲁庄公御者。其后或以祖辈之字为氏。② 《中国古今姓氏辞典》 注引 《风俗通》 云: “秦非子之后有贲氏。” 非子,伯益之后,秦之始封君,嬴姓。

一音féi,又音bǐ,均为现行姓氏。

春秋时鲁有贲浦(《姓氏词典》 以其为晋代人);汉代有贲赫、贲丽、贲休; 元有贲亨,宣武将军; 明代有贲隆,邵武卫千户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伯岳吾

    读音:Bóyuèwú【综】 元时蒙古人姓。即为巴约特之异译(397)。今内蒙古巴林右旗中部蒙古族中有巴牙兀惕氏(384),〔巴牙兀惕〕似即伯岳吾之异译。【人】 卜鲁罕,伯岳吾氏,元成宗后,武宗立,出居

  • 读音:Xiáo/Shyau,Syau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台湾台北有此姓(68,261)。

  • 读音:kě【源】 ①见《姓苑》(15,21)、《汉书·货殖传》(15,63)。②北魏时渴侯氏、渴单氏之后或有改姓渴者(62)。③宋时吐蕃部人姓,见《宋史·吐蕃传》(101)。【布】 四川武胜(321)

  • 索羅共諾夫

    读音:Suǒluógòngnuòfū鄂温克、俄罗斯族姓氏。《中国人的姓名》收载。“索罗共诺夫”为现今仍使用驯鹿之鄂温克族五大姓氏之一。当出自索罗共氏族,因受俄罗斯文化的影响,词尾加有“诺夫”。

  • 巴圖魯忒

    读音:Bātúlǔtè【综】 清驻防察哈尔镶红旗有巴图鲁忒氏(259,260)。

  • 孛術魯

    读音:Bóshùlǔ【源】 金时女真人姓。孛术鲁为部落名,居松花江下游内吉河及隆安府(今吉林农安)一带,以部为氏(71,397)。【变】 ①亦作〔不术鲁〕、〔孛述鲁〕、〔兀术鲁〕、〔孛术论〕等(71)

  • 東皋

    读音:Dōnggāo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收载。其注云: “居于东皋者,以地为氏。”

  • 读音:Fàn【音】 又音凡(Fán)(17,84)。【源】 周公第二子凡伯之后,因避秦乱添水为汎氏(17,62)。【变】 一作氾(17,24,60)。【望】 高平(17,418)。【人】汎嶷,东汉末陈

  • 吉赫

    读音:Jíhè【综】 彝族姓。属什耶家支,居云南宁蒗、丽江等地(375)。

  • 读音:Qiān罕见姓氏。《新编千家姓》收载; 《姓氏考略》亦收,其注云: “当为铅陵氏所改。”或音yán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