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
读音:tán

谭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。一是以国名为姓氏。周有谭国,后为齐桓公所灭,谭国国君之子逃亡到莒国(今山东莒县),而子孙就以国为姓,称谭氏,史称谭氏正宗,是为山东谭氏。二是出自古代西南少数民族。巴南大姓有谭氏,盘瓠之后。

谭姓发源地在今山东省境内。谭国灭后,一部分留于山东北部生活,也有一部分谭氏人沿着东海岸到达吴越地区。两汉时,北方谭氏以山东、河南地区分布最广。魏晋南北朝时期,谭姓大举南迁,由北方姓氏变成了较典型的南方姓氏,以今湖南为繁衍中心。隋唐时,谭姓主要分布于山东、河南、江西等省。宋元时,谭姓族人主要分布在今广东、江西、湖南三省。明清时,谭姓已遍布大江南北,主要分布于安徽、浙江、湖南、广东、江西、四川、山东、云南等地。今日谭姓以湖南、广东、四川、湖北等省为多。

谭姓历史人物有谭元春,明代文学家,与钟惺同为“竟陵派”创始者。论文强调性灵,其诗文风格幽深孤峭。有《谭有夏合集》。谭嗣同,清末民初人,改良派政治家、思想家。谭嗣同不仅饱读诗书,而且遍历南北各省,足迹至新疆、台湾等地。游历不仅使他对祖国大好河山更加热爱,更让他对列强蹂躏奴役下的民众灾难倍感痛心疾首。他认为只有变法维新才能救中国。于是参与戊戌变法,变法失败后遇害。著有《仁学》,留下了其深邃而又进步的哲学思想,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。

谭姓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在第二百九十三位。


春秋时代谭国为齐桓公所灭,谭子奔宫,子孙以国为氏。(见《姓谱》)

谭子国在济州平陵县西南,为齐所灭,谭子奔宫,子孙以为氏焉。(见《元和姓纂》)

谭本姒姓,子爵,其分土在今济南历城之间,实齐之附庸也,入春秋卅九年,周庄王之十四年,鲁庄公之十年,见灭于齐桓公,而谭子奔宫,谭自为齐所灭,子孙遂以国为氏焉。(见明·苏平仲《谭氏家谱序》)

▲<唐>谭忠,宪宗时为燕牙将。<宋>谭惟寅,高要人,江西提刑。<清>谭嗣同,浏阳人,戊戌六君子之一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读音:Xún《姓氏词典》 收载。其据 《姓谱》 注云:“系寻氏所改。”未详其他,(按: 《汉语大字典》作“攳”,未注明其为姓。)

  • 逢公

    读音:féng gōng【源】 楚大夫逢公子仲之后,见《姓考》(17,62)及《广韵》(60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; 《姓氏词典》亦收,其注云: “以国名为姓氏。‘出自夏商之世

  • 读音:Xiàng【源】 羌人之姓(60,62,63)。【布】 北京、湖北武汉(91)、山东沂水(332)等地均有此姓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北京、黑龙江省之嫩江县、湖北之武汉等地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姓

  • 婆羅門

    读音:Póluómén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,并注其源:①出自古印度,其据《魏书》 注云: “天竺乌苌,婆罗门为上族。”又引 《梦溪笔谈》云: “天竺贵姓二,有婆罗门氏。”②又云: “林邑国亦有婆

  • 給温克

    读音:jǐwēnkè【综】赫哲族姓。汉姓为佟(186)。现行赫哲族姓氏。本“哈拉”(氏族)名称,本意为“铜”。此当以物品名称命氏族,以族为姓。后或谐“铜”音以 “佟”、“董”为单姓。

  • 读音:Lì厉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。一是以谥号为姓氏,齐国君主姜无忌去世,谥号为“厉”,子孙遂以谥号为姓。二是以国名为姓氏。周有诸侯国厉国(在湖北省随县西北厉山),后代支子孙以原国名为姓。厉姓历史

  • 莫爾德里

    读音:Mò’ěrdélǐ【综】清正白旗汉军马甲乌巴里之妻为莫尔德里氏(260)。又,清正红旗蒙古前锋发林泰之妻为莫尔德礼氏,镶红旗满洲马甲刘保住之妻为莫尔得礼氏,正黄旗满洲亲军雅图之妻为莫尔特勒氏,镶

  • 读音:chāi【源】 ①夏禹之后有差氏,见《路史》(60)。 ②见《风俗通》(1,15,21)。必官差车者之子孙以为氏。春秋时齐、楚均有差车之官职(60,62)。【布】 江苏武进有此姓(314)。《中

  • 读音:Zhà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运城、临猗有分布。《山西人口姓氏大全》收载,未详其源。

  • 读音:Tàn【综】 源出不详,见《中日姓氏汇编》(401)。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元史》、《新元史》 收载,其注称:“元有探进、探马赤。” 未详其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