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读音:Tán

【音】 谭氏有谈(Tán)、寻(Xún)二音(17,19,63)。参见谭(Xún)姓。【源】 ①谭国,春秋时姒姓小国。在济州平陵县(故城在今山东济南东北山镇),为齐桓公所灭,谭子奔莒,子孙以国为氏(7,9,11,12,76)。②巴南大姓有谭氏,相传为盘瓠之后(21,60)。但《姓氏辩误》载:“巴南之姓为瞫,音審,不作谭”(25)。待考。③清满洲人姓,世居沈阳(23),今满族姓(344)。④景颇族勒羊氏,汉姓为谭(166)。⑤壮(109)、毛南(110,111)、瑶(119)、彝(130)、哈尼(137)、鄂伦春(191)、蒙古(344)、土家(387)、回、黎、侗、苗等民族均有此姓。【望】 弘农(17,418)。【布】 分布很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.3%,为中国人口最多一百个姓之一。尤以湖南、四川、广东、湖北等省多此姓,4省谭姓约占全国汉族谭姓人口66%。【人】 谭夫吾,周时吴人(21,61)。

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北京,河北之尚义,山东之平度、龙口、平邑,湖北之监利,广西之田林,云南之泸水、河口等地有分布。汉、满、蒙、壮、苗、朝鲜、土家、毛难等多个民族皆有此姓。《郑通志》、《清通志》 之 《氏族略》 亦俱收载。其源不一: ① “” 本国名,乃 “周不得姓之国”。郑樵云: 子爵,庄十年齐灭之。今齐州历城有古谭城,子孙以国为氏。《姓氏考略》 据 《姓谱》亦注: “周有谭国,齐桓公灭之。谭子奔莒,子孙以国为氏。” (按:《姓氏词典》 称此“为周代封国。”赢姓。在今山东济南市东龙山镇附近。) 《中国古今姓氏辞典》 引明苏平仲 《谭氏家谱·序》则云: “谭本姒姓,子爵,其分土在今济南、历城之间,实齐之附庸也。入春秋三十九年(周庄王之十四年,鲁庄公之十年),见灭于齐桓公,而谭子奔宫 (按: ‘宫’ 当为 ‘莒’ 之误),谭自为齐所灭,子孙遂以国为氏。”三家所言,大同小异,唯苏平仲公指出谭为姒姓之国,故此之谭氏,以国为氏,系出姒姓。②或为盘瓠之后。郑樵又据 《姓氏急就章》注云: 汉有谭平,定巴南六姓有谭氏。盘瓠之后(瓠,《九通分类总纂·氏族类·通志》 作 “”,误)。③壮族之谭姓,乃壮语之音译,汉意为水塘之意,以之为姓。④毛难族之谭姓。则由汉族谭姓融入。其《谭家世谱》称“其先祖谭胜(按: ‘胜’ 或作 ‘腾’),功於明代,到广西落籍。”其 《覃家祖谱》亦有类似记载,称“其先祖谭三孝,于明朝初期从湖南常德府武陵迁来。” (按: 依此说,其当源於郑樵所说汉 “巴南六姓” 之一的谭氏,盘瓠之后。) ⑤土家族之谭姓,则由瞫姓所改,“”——“巴郡南郡蛮”五姓之一。或称此姓在今土家族中已经消失,取而代之的则是“”、“”、“”等姓。注③、④、⑤见《中国人的姓名》。望出弘农。

汉代有谭峭,又有谭贤、谭平定; 唐代有谭忠,宪宗时为燕牙将; 宋代有谭惟寅,高要人,江西提刑; 清代有谭嗣同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玻霍勒圖

    读音:Bōhuòlètú【综】 清镶蓝旗蒙古领催伊哈讷之妻为玻霍勒图氏(260)。

  • 奥濟

    读音:Àojǐ少数民族姓: ①达斡尔族姓氏。《中国人的姓名·达斡尔族》援引 《黑龙江志稿》 收载,或作武廷音。②清代满族姓氏。散处叶赫、哈达、松花江、乌拉等地方。乃满八旗姓氏之一

  • 穀粱

    读音:Gǔliáng罕见复姓,多写作“穀梁”。《姓氏寻源》有载。其注“穀梁”云:“鲁有穀梁氏。梁,宜作粱,当以穀种为氏。”

  • 楚勤克

    读音:Chǔqínkè【综】清正白旗满洲马甲官绅保之妻为楚勤克氏(260)。

  • 民覺羅

    读音:Mínjuéluó【综】 清驻防州满洲正蓝旗中有民觉罗氏(256)。清正白旗满洲护军吴寿之妻为民觉罗氏(260)。

  • 梗阳

    读音:gěng yáng晋大夫食采于梗阳,其后氏焉。(见《姓谱》)梗阳,故城在并州,春秋晋大夫祁氏邑也。(见《史记·赵世家》)

  • 读音:liàng【源】 古帝颛顼之师柏夷亮父,见《汉书·古今人表》。亮氏当出此(60,62)。亦见《姓苑》(7,12,15)。【变】 或即谅姓(60,62)。【望】 濮阳(17,60,418)。【布】

  • 读音:Hé何姓来源有两个。一是源自韩姓。周武王弟叔虞封于韩(今山西河津东北),秦统一后,韩氏后人散落于江淮各地,“何”作为姓是“韩”的误读。二是源自少数民族姓氏和他族改姓。何姓在早期主要分

  • 毋樓

    读音:Wúlóu【源】 无娄,春秋时莒国之邑,亦作毋楼,即古牟夷国。以邑为氏(60,62)。【变】 亦作〔毋娄〕(9)、〔无楼〕(60,62)。【望】 琅邪(60,62)。【人】 毋楼且渠王,汉时匈奴

  • 章仇

    读音:zhāng chóu【源】 系自姜姓。汉时章弇为齐公族之后,因避仇,遂加仇字为章仇氏(7,12,17)。一说,秦末项羽封章邯为雍王,汉高祖定三秦,章邯败走自杀,子孙处仇山,因号章仇氏,见《唐章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