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
读音:Zāng

臧姓的来源有两个,一是以祖辈名字为姓氏。源于姬姓。春秋时鲁孝公之子,食采于臧(故城在今山东栖霞东北),是为臧僖伯,子孙以祖父名为姓氏。二是源于职位。臧是古代对奴婢的贱称,这些人的后代有以臧为姓氏者,即成臧姓。

臧姓始于鲁国公族。鲁亡后,臧姓始散居于齐鲁大地,并逐渐在今山东莒县、郯城和江苏涟水间地形成大的聚落,后来昌盛为臧姓东莞郡望和东海郡望。秦至西汉间,臧姓播迁河北、河南、山西、陕西、甘肃等北方省份,并且在今河南禹州、甘肃天水一带形成望族。东汉时,臧姓逐渐散居江苏各地。两晋南北朝时,臧姓南下,散居江苏、浙江、安徽等地。唐末五代,今湖北、湖南、四川、江西等地均有臧姓入迁,宋元渐迁入福建、广东、广西等地。明初,山西臧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,被分迁于河南、河北、山东、北京、天津、江苏等地。清康乾年间,入迁东北三省。如今,臧姓尤以浙江等省为多。

臧姓历史人物有臧荣绪,南朝齐史学家。好学能文,笃爱“五经”。曾综合王隐、何法盛等人所著晋史,撰成《晋书》一百一十卷,史料颇丰富,在唐初流行的十八家晋史中,号为最完善的一部。唐太宗时房玄龄等重修《晋书》,即以臧书为蓝本。臧懋循,明戏曲家、文学家。与王世贞、汤显祖相友善,改编刊刻了汤显祖的《玉茗堂四梦》,编有《元曲选》等。臧琳,清经学家、训诂学家。字玉林。生平博览群书,经史、百家、释道、稗官、野记均有涉猎。尤精音韵训诂之学。他主张治经应据汉注唐疏,由字、词训诂以明道。

臧姓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在第一百一十二位。


【音】 今亦音Zàng(396)。【源】 ①系自姬姓。春秋时鲁孝公之子彄,食采于臧(故城在今山东栖霞东北),是为臧僖伯,其后因氏(7,12,62)。一说,鲁孝公之子彄,字子臧,子孙以王父字为氏,见《姓苑》(60,62)。②锡伯族姓(201)。辽宁沈阳锡伯族札斯胡里氏,汉姓为臧(433)。【望】 东海、颍川、东莞、天水(7,17,60,418)。【布】 分布较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.03%。尤以浙江多此姓,约占全国汉族臧姓人口43%。【人】 臧赐,春秋时鲁大夫(15)。


现行较常见姓氏。今北京,天津之武清,河北之固安、阜平、乐亭、黄骅、尚义,辽宁之清原,黑龙江之嫩江县,山西之太原,甘肃之永登,江西之崇仁,浙江之椒江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亦收载,其注云: “姬姓。鲁孝公之子公子食邑于臧, 因以为氏。望出东海。”臧, 春秋鲁邑,此以邑为氏,系出姬姓。(按: 《姓氏考略》 据 《姓苑》注云: “其先出自鲁孝公之子, 字子臧, 其孙以王父字为氏。” 与郑说微别。录以备考。)

春秋时鲁有臧僖伯; 汉代有臧旻; 宋代有臧丙;明代有臧懋循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倭徹埒

    读音:Wōchèliè【源】 清满洲八旗姓。世居叶赫(23,63,180,260)。【变】 ①一作〔倭彻勒〕(180,260)。②清驻防杭州满洲八旗中有乌车勒氏(256),〔乌车勒〕似即倭彻埒之异译。

  • 技也

    读音:Jìyě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元和姓纂》 收载。其注云:“北魏姓。‘西部大人,代为酋帅。后魏初,各依旧号为技也氏。’ 北魏有护军将军技也输石。”

  • 长沙

    读音:cháng shā《仓颉庙碑》:汉扶万年县有长沙姓。(见《姓录》)

  • 读音:Diàn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见《新编千家姓》(73,91)。安徽淮南有此姓(362)。罕见姓氏。《新编千家姓》 收载,未详其源。《姓氏词典》据《河南省革命烈士英名录》亦收。其注云: “今河

  • 阿爾布

    读音:Āěrbù【源】 清满洲八旗姓。世居乌喇(23,63,180,260)。【人】 清正白旗满洲马甲倭仁额之妻为阿尔布氏(260)。清代满族姓氏。世居乌拉地方,乃满八旗姓氏之一。《清通

  • 读音:Diàn【综】源出不详。现代罕见姓(73,91)。罕见姓氏。《新编千家姓》 收载,未详其源。

  • 綿

    读音:Mián【源】 即緜氏(17)。亦见《姓苑》(6,12)、《千家姓》(418)。【望】河南(418)。【布】北京有此姓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运城、吕梁等地区有分布。《山西人口姓氏大全》

  • 其連

    读音:Qílián【综】 其连氏后改为綦氏,见《魏书·官氏志》(27,242)。其连系綦连所改,为代北姓。其连或即祁连,祁连为地名,故其连一姓当源于以地名为名的部落名。

  • 珂里葉特

    读音:Kēlǐyètè【综】 清世宗(即雍正帝)之愉贵妃为珂里叶特氏(72)。

  • 布古魯特

    读音:Bùgǔlǔtè【源】 清蒙古八旗姓。世居察哈尔地方(23,63,260)。【变】 一作〔步古鲁特〕(260)。清代蒙古族姓氏。世居察哈尔地方,乃蒙八旗姓氏之一。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