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第五

第五


读音:Dìwǔ

第五姓主要是以次第为姓。汉代将齐国贵族迁至京兆房陵,以次第为姓,有第一至第八。

现在第五姓主要分布在陕西泾阳和旬邑。

第五姓历史人物有第五伦,京兆长陵人,东汉光武帝后期举孝廉。历任会稽太守、蜀郡太守等职。章帝时官至司空,曾上书建议抑制外戚。为人质朴清俭,廉洁奉公。

第五姓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在第五百零二位。


【源】 系自妫姓。汉武帝徙齐诸田于园陵,以次第为氏,有第五氏,见《风俗通》(1,5,12,17,60)。【望】 陇西(17,21,418)。【布】 台湾台北(68,261)、山西蒲城等地均有此姓。【变】 后改为第氏(60)。【人】 第五伦,东汉时京兆长陵人,建武中会稽太守,章帝时官司空。(21,61)。第五规,明时陕西富平人,永乐举人(21,24)。


现行较罕见复姓。今山西之运城、介休及雁北地区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郑通志》、《续通志》 之《氏族略》 亦俱收载。郑樵注云: “妫姓,齐诸田之后,田氏大族,汉初徙园陵者多,故以次第氏。” 《姓氏考略》 引 《潜夫论》 亦注: “汉高祖徙诸田而有第一至第八氏,后汉第五伦,其后也。” 又,报载张勇先生 《台湾怪姓趣谈》称: “台北文山区有人姓 ‘第五’,据说秦始皇统一中国时,原为田姓的齐国国君大逃亡,只剩下八人,为逃避追捕,便以第一到第八为姓,其中姓第五的繁衍下来……”姑收录以备考。望出陇西。

唐代有第五·琦,长安人; 宋代有第五·宁远,嘉定进士; 明代有第五·规,永乐举人; 又,明淳化三水多此姓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读音:qǐ【音】 亦音器(Qì)(15,21)。【源】 西羌别种宕昌人,岷州剌史、赤水番王梁企定之后,见《魏书》(60,62)。亦见《姓苑》(15,21)。【布】 浙江萧山(209)、江苏武进(314

  • 弘農

    读音:Hóngnóng《姓氏词典》据《姓氏英贤传》收载。其注云:“以地名为姓氏。汉代弘农故城在河南原灵宝县南四十里。”未详其他。

  • 读音:dàng砀鲁赐,汉人,东海太守申公弟子。(见《奇姓通》)

  • 读音:diān【源】 ①系自芈姓。楚庄王之裔庄蹻国于滇(今云南省),汉武帝时滇王降,其后以滇为氏,见《通鉴集览》(17,60)。亦见《姓苑》(15,21)。②西羌姓。晋末后秦姚苌之裔有滇氏(17,60

  • 读音:kuài燕王哙之后为氏。(见《古今姓氏书辨证》)《孝子传》有哙参。(见《广韵》)

  • 俟斤

    读音:sì jīn【源】 突厥大臣曰俟斤,世其官而无员限,其世官者为俟斤氏(7,24,60,70)。【变】 ①后改为艾氏(7,60)。 ②《魏书·蠕蠕传》有侯斤尉比建(44)。〔侯斤〕似即俟斤之讹(7

  • 黑什勒

    读音:Hēishílè【综】 清正白旗满洲马甲抓伦泰之妻为黑什勒氏(260)。又镶白旗满洲马甲法军进之妻为黑西里氏(260)。〔黑西里〕似即黑什勒之异译。

  • 读音:Nán【源】 清时云南丽江府北路土千总喃氏,世传四代,后无闻。世居康靖地方,东至康普白岩山30里,南至怒江50里,西至窝路岩桥30里,北至岩瓦岩桥70里(253)。现行阿昌族姓氏。今云南之陇川有

  • 墨威

    读音:Mòwēi珞巴族姓氏。出自义都部落。本氏族名,以为氏。其姓名构成顺序为: 名+姓,如解比尔·墨威——解比尔,名; 墨威,姓。见 《中国人的姓名·珞巴族》。

  • 鶻提悉補野

    读音:gǔtíxībǔyě【源】 藏族先祖 之姓。《太平寰宇记》载,㪍野至今号其主曰赞府,贵臣曰主簿,或云始祖赞普,自云天神所生,号鹘提悉补野,因以为姓。《唐书·吐蕃传》作〔鹘提悉勃野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