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
读音:Lì

利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。一是商代末,理征因得罪纣王被处死,妻契和氏及儿子理利贞逃亡,后有以祖字为姓氏者。二是春秋时晋大夫孙食采于利邑,子孙以邑名为姓氏。

利姓发源于河南,如今全国利姓仍以河南为多。

利姓历史人物有利乾,汉代人。任中山国相,有贤名。利真源,汉代人。隐居于东海,后得道为真人。

利姓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在第三百六十四位。


【源】 ①老子之祖李利贞之后有利氏(17,60,62)。②春秋时楚公子食采于利,其后以为氏。其地在蜀利州(亦称葭萌,故城在今四川广元)(7,12,17,21,60)。③相传为古利国之后,系自嵬姓,见《潜夫论》(17)。按:嵬似即傀,为炎帝之裔。④北魏时改叱利氏为利氏,见《魏书·官氏志》(7,12,17,21,60)。【望】 河南(17,21,60,418)。【布】 分布较广,人数不多。【人】 利几,秦末时陈令(21)。利本坚,明时广东英德人,四川安岳县丞(61)。

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辽宁之清原,山东之鱼台、平邑,山西之太原,江西之南康,湖南之芷江,广东之高要,云南之泸水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、傈僳族有此姓。《郑通志》、《续通志》、《清通志》之《氏族略》亦俱收载。其源不一: ① 《姓氏考略》 注引 《路史》云: “老子之后有利氏。老子祖名利贞,后为氏。” 此当以祖辈名为氏,系出理姓。或云出自李氏。②郑樵注云: “或言楚公子食采於利,后以为氏。利,今之葭萌也。”利,春秋楚邑,其地在今湖北之利川县。此以邑为氏,系出芈姓。③又据 《河南官氏志》 注云: “叱利氏改为利。望出河南。”

汉代有利乾; 宋代有利申; 又有利元吉,金溪县丞; 明代有利济川,任府同知; 又有利宾,官御史;又有利本坚,英德人,安丘县丞; 清代有利纬,任崇义县典史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公甲

    读音:gōng jiǎ【源】 春秋时鲁季氏族有公甲氏(7,17,60)。【人】 公甲叔子,春秋时鲁人,哀公二年,与析朱战吴人于夷,吴人获叔子(7,17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

  • 读音:chá【音】 亦音楂(Chá)(19)。【源】 春秋时齐大夫食采于茬(故城在今山东长清东北),因以为氏,见《姓苑》(17)。【望】 泰山(418)。【布】 台湾高雄(68,261)、江苏丰县等地

  • 读音:Èr/Ell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台湾台北有此姓(64,68,261)。

  • 读音:guó【源】系自姬姓。周成王叔父虢叔封于西虢(故城在今陕西宝鸡东),虢仲封于东虢(故城在今河南荥阳之虢亭),子孙以虢为氏(7,11,17,60)。 【变】郭或作虢,是郭、虢同姓(60)。 【望】

  • 余佳

    读音:Yújiā【综】 清镶红旗满洲马甲额尔景阿之妻为余佳氏(260)。

  • 元鈞

    读音:Yuánjūn【源】 芈姓之后,见《希姓录》(63)。《姓氏词典》 收载,其注引 《希姓录》云: “芈姓之后。”未道其详。

  • 必禄

    读音:Bìlù《姓氏词典》据《中国人名大辞典》 收载,其注云: “满族姓,清咸丰时安徽巡抚福济,姓此氏。” (按: 疑此即 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所收之 “弼噜” 氏。)

  • 读音:Liǎo【源】鄝,春秋时小国,故城在今河南固始,后灭于楚,子孙以国为氏(62)。亦见《姓苑》(21)。【变】古时蓼、鄝相通,即蓼氏(60,62)。罕见姓氏。《新编千家姓》 收载; 《姓氏考略》

  • 读音:Xiān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15,19,21,62)。【布】 安徽淮南有此姓(362)。罕见姓氏。《中文大字典》 转引 《姓苑》收载,未详其源。《姓氏词典》 称: “系仙姓分族。”(按:

  • 范师

    读音:fàn shī见《姓苑》。范师,为箔金之工师,以为氏。(见《姓氏考略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