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若
【源】 系自姬姓。春秋时鲁国季孙宿武子之子公亥,字公若,其孙藐,以王父字为氏(7,17,21,60)。
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。其注引 《古今姓氏书辨证》 曰: “出自姬姓,季武子之子公亥字公若。其孙藐以王父字为氏。”季武子,即季孙宿,春秋时鲁大夫,公族。故公若氏出自姬姓。
【源】 系自姬姓。春秋时鲁国季孙宿武子之子公亥,字公若,其孙藐,以王父字为氏(7,17,21,60)。
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。其注引 《古今姓氏书辨证》 曰: “出自姬姓,季武子之子公亥字公若。其孙藐以王父字为氏。”季武子,即季孙宿,春秋时鲁大夫,公族。故公若氏出自姬姓。
读音:Kūn/Kuen,Kwun【源】 见《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》(63)。清时有崑寿,汉军正白旗人,本姓李,道光中曾任广东中军游击,其后或有以崑为氏者。又,明时王叔承,异名崑仑山人,清时黄叔琳,异名崑
读音:Hùlútí【源】 唐德宗时,吐蕃乞立赞立为赞普,姓户卢提氏(7,60,62)。历史上吐蕃族姓氏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其注引《唐书·吐蕃传》载: “德宗即位,遣使韦伦归蕃俘,是时乞立
读音:Shù/Shuh【源】见《万姓统谱》(15)、《集韵》(80)。
读音:Wūlǎnghànjí’ěrmòjí’ěrmǐn【综】 清蒙古镶黄旗有乌朗汉吉尔莫吉尔敏氏(259,260)。
读音:yuē约氏,韩子古贤人约续。马融妻约氏。(见《通志·氏族略》)
读音:Ēnzhá【源】 彝族姓(208)。现行彝族姓氏。今四川之峨边有分布。此姓系峨边县公安局提供。未详其他。
读音:Shāoguànní景颇族姓氏。汉意为 “烧罐”,以为氏。《中国人的姓名·景颇族》 收载,未详其他。
读音:Qí【综】 见《新编千家姓》(73)。或以艺名为氏,今大陆有此姓(91)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太原、长治等地有分布。《山西人口姓氏大全》收载: 《新编千家姓》 亦载,未详其源。(按:
读音:Kēng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15,21,62)。现行罕见姓氏。今黑龙江省之嫩江县、山东之平度等地有分布。《新编千家姓》收载; 《姓氏词典》引《姓苑》亦收,未详其源。
读音:xián见《姓苑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