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读音:dài

【源】 ①周时代国(故城在今河北蔚县东北),战国时为赵襄子所灭,子孙以国为氏(6,7,9,12,60)。②代北姓。北魏太祖时乙弗部帅代题,见《魏书》(242)。③清满洲八旗姓戴佳氏改为代姓(180)。又,清镶蓝旗满洲马甲那尔塞之妻为代氏(260)。今满族姓(344)。④蒙古(344)、土家(387)等民族均有此姓。【望】 常山(17,418)。【布】 分布较广。大陆很多地方随意改“”为“”,致使姓代人数大增。代、戴为两个不同的姓,不应将戴写成代。【人】 代举,战国时赵人(11,21)。代武,汉时京兆尹(21)。

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河北之尚义,天津之武清,山东之平邑、龙口,广西之田林、灌阳,云南之泸水、河口、陇川等地均有分布。汉、藏、满、回、彝、傣、布依等多个民族有此姓。《郑通志》、《续通志》之 《氏族略》 亦俱收载。其源不一: ①郑樵注云: “古代郡,翟国也。在常山北,今代州是也。称王,为赵襄子所灭。其遗族以代为氏。”此以国为氏,出自夷狄少数民族。其地当在今河北之蔚县。②藏族之代姓,源於氏族,以族为姓。相传聂赤赞普为天神之子下主人间,他制订了礼仪,区分了尊卑。自此而后,出现了第一个王族。藏语为 “”。后以为姓。

战国时赵有代举; 汉代有代武; 宋有代渊,太子中允; 明有代贤,瓯宁县丞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读音:Fán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康熙字典》 收载,未详其源。

  • 鄂諾思

    读音:nuòsī【综】 清驻防索伦镶黄旗、达虎里正黄旗、正红旗中均有鄂诺思氏(259,260)。

  • 庫奇里

    读音:Kùqílǐ【综】 清时满洲人姓。或即科奇哩氏、或即郭奇里氏之异译。清正白旗满洲马甲五伦太之妻为库奇里氏。又,清正白旗满洲马甲明德之妻为库齐里氏(260),〔库齐里〕似即库奇里之异译。

  • 读音:Cháng常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。一是以采邑为姓氏,源于姬姓。周武王灭商后,封其弟于康邑,世称康叔,其支孙食采于常,后人以为姓氏。此为山东常姓。另外,春秋时吴王封其后代于常(今江苏常州

  • 蒲城

    读音:pú chéng【源】春秋时晋大夫步扬,食采于步,因氏。步扬之子䧿居(亦称先且居)食采于蒲城(故城在今山西蒲县东南),故称蒲城䧿居,后以邑为氏,见《广韵》(60,62

  • 瓦如

    读音:Wǎrú珞巴族姓氏。出自苏龙部落,为母系氏族。以房前为图腾。见《中国人的姓名·珞巴族》。

  • 箴尹

    读音:zhēn yǐn【源】 ①系自芈姓。楚大夫箴尹克黄之后(6,12,15,17,60)。②春秋时陈大夫鍼无咎奔楚,为箴尹,因氏,见《姓考》(17,62)。 【变】 一作〔鍼尹〕(60)。历史上罕见

  • 孟繼

    读音:Mèngjì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内蒙古呼和浩特有此姓。

  • 读音:gōng【源】①春秋时晋献公之太子申生,遭骊姬之难,谥曰恭,其后以谥为氏(7,12,15,17,60)。②古时恭、共相通。殷末侯国共(故城在今甘肃泾川县北5里),以国为氏(6)。③南北朝时梁国敬

  • 读音:chì【音】 又音棘(Jì)(1,21,60)。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60)。【变】 亦作〔勑〕(16)。【望】 辽东(12,17,60,418)。【布】 广西都安(288)、浙江开化(310)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