䎰
【音】䎰氏有Zuó、Jí二音(63)。且源出不同,参见䎰(Jí)姓。【源】䎰,古地名,在蜀。见李斯《苍颉篇》(11,62)。是以地为氏(7,11,17,60)。【望】蜀郡(17,418)。【变】即䣢,《广韵》以䣢作䎰,系传写之误(86)。
罕见姓氏。《汉语大字典》 收载,其注引 《广韵》云: “䎰, 亦姓。 出 《仓颉篇》。”(按: 《仓颉篇》作“”。孙星衍注: “《广韵》作䎰, 传写之误,今改正。”是“䎰”乃 “”之误, 姑兼收以备考。)
【音】䎰氏有Zuó、Jí二音(63)。且源出不同,参见䎰(Jí)姓。【源】䎰,古地名,在蜀。见李斯《苍颉篇》(11,62)。是以地为氏(7,11,17,60)。【望】蜀郡(17,418)。【变】即䣢,《广韵》以䣢作䎰,系传写之误(86)。
罕见姓氏。《汉语大字典》 收载,其注引 《广韵》云: “䎰, 亦姓。 出 《仓颉篇》。”(按: 《仓颉篇》作“”。孙星衍注: “《广韵》作䎰, 传写之误,今改正。”是“䎰”乃 “”之误, 姑兼收以备考。)
读音:Yīnɡ/Ing【综】 源出不详,见《中日姓氏汇编》(401)。
读音:Biésùdǎi元代蒙古族姓氏,乃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。陶宗仪《南村辍耕录》收载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译作“伯苏岱”。
读音:Āhè【综】 北魏时改阿贺氏为阿氏,见《魏书·官氏志》(7,60)。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《姓氏考略》据《魏书·官氏志》注云:“代北人姓,后改为阿氏。”
读音:Bǐxià珞巴族姓氏。出自崩如部落。本父系氏族名,或以代姓。见《中国人的姓名·珞巴族》。
读音:yín【源】见《姓苑》(15,21,60)。鄞,县名(故城在今浙江鄞县),以邑为氏(60)。 【布】浙江余姚(389)、福建安溪(341)、台湾(64,68,236,261)等地均有此姓。现行较
读音:Pénɡwú【源】 《史记·平准书》有彭吴贾灭朝鲜,置沧海之郡(21,63)。
读音:Gānniǔ【源】 清驻防杭州满洲八旗有甘钮氏(256)。
读音:gū zhú【源】 系自姜姓。商汤封神农之裔于辽西,古支县竹城,裔孙伯夷、叔齐,辞国饿死于首阳山,子孙以国为氏(7,12,17,60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其注云:“商之
读音:Yín【源】 见《姓氏急就篇》(17,62)及《改并四声篇海》引《姓苑》(86)。【望】 广平,见《姓苑》(17)。《姓氏词典》引《姓苑》收载并注此音,未详其源。(按:《汉语大字典》音yán
读音:Mònàilóu【源】似即莫那娄氏之异译。 【人】莫耐娄悦,北魏高祖时监御令,见《金石萃编》(70,242)。历史上代北地区三字姓。《姓氏考略》有载,其注“莫那娄”云: “一作‘莫耐娄’。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