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龙云集

龙云集

三十二卷。宋刘弇(1048-1102)撰。刘弇,字伟明,吉州安福(今江西吉安县)人。元丰二年(1079)进士,复中博学宏词科。初知峨眉县,改太学博士。元符中,除秘书省正字,历实录院检讨。龙云乃弇所居乡名。其文不拘一格,大都气体宏整,词致敷腴。周必大集序中称其“醺经饫史,吞吐百氏,为足继欧阳修之后,而上接韩文”。《宋史·刘弇传》称其文“铲削瑕类,卓诡不凡”。《龙云集》初刊于浦城,仅二十五卷,绍兴四年(1134),其乡人罗良弼搜求别本,总共得诗文六百三十一首,分为三十二卷。明宏治中刘璋又复序重刊。《龙云集》今见《四库全书》,另有《龙云先生文集》三十二卷《附录》一卷见《豫章丛书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普济玉林国师语录

    一卷。明代释通琇(1614-1675)等人编。通琇,明末清初禅宗僧人。俗姓杨,字玉林。江阴(今江苏省境内)人。十九岁从馨山圆修出家受具足戒,后从嗣法,传临济宗学。曾住浙江省的武康报恩寺,顺治十五年(1

  • 龙州纪略

    二卷,清黄誉纂修。黄誉,字耐庵,顺天大兴(今北京大兴县)人,廪贡,嘉庆五年(1800)任太平府照磨。此志嘉庆七年(1802)成稿付梓。《龙州纪略》嘉庆八年(1803)刻本。分上下二卷,卷首四序,上卷舆

  • 江南闻见录

    一卷。(明末清初)不著撰人。此书逐日记顺治二年(1645)南京迎降前后二十日间事。首记弘光帝潜行出城,不知所往,城中混乱,马士英出逃,赵城忻迎降,献太子于豫王多铎,又记寻到弘光,豫王设宴,嘲笑之语。书

  • 同姓名录

    ① 十二卷。录补一卷。明余寅(1519-1595)撰。余寅字君房,晚年改字僧杲。鄞县(今浙江奉化县)人。明万历八年进士,官至太常寺少卿。著有《农丈人文集》二十卷,《乙未私志》、《吴越游稿》。周应宾录补

  • 风俗通义逸文

    一卷。清钱大昕辑。钱大昕生平事迹详见《廿二史考异》。东汉应劭撰有《风俗通义》一书,《隋书·经籍志》载其书三十一卷,注云录一卷。马总《意林》亦云三十一卷。《新唐书》和《旧唐书》则作三十卷,当未将录计算在

  • 除邪纪略

    一卷。清杨搢撰。杨搢,字蕴山,江苏金匮(今江苏省无锡市)人。他是两江总督百龄的幕僚(自称其“治下”)。嘉庆二十年(1815年)二月,江南收园教徒方荣升,自号“蓬莱无极老祖”,刻有“九角龙文印记”一颗,

  • 道德经注

    二卷。附《阴符经注》一卷。清徐大椿(详见《神农本草经百种录》)撰。《道德经》流传至清代,为其作注者已达数十家甚至上百家。众家之注各立一说。自清世祖福临始,对诸家之说概而论之。或非以“失其意”,或议为“

  • 武林游记

    一卷。明高攀龙撰。高攀龙(1562-1626),字存之,又字云从、景逸,江苏无锡人,万历进士。官左都御史,因反对魏忠贤,被革职。其与顾宪成在无锡东林书院讲学,时称“高顾”,为东林党首领之一。后拒捕投水

  • 盛京典制备考

    八卷。清崇厚(1829——1893)撰。崇厚,字地山,完颜氏,内务府镶黄旗人。满族,举人出身,曾任长芦盐政使。咸丰十年(1860)第二次鸦片战争时,协助恭亲王奕訢与英法谈判,签订《北京条约》。次年,任

  • 西庵集

    九卷。明孙蕡(1338-1393)撰。孙,字仲衍,广东南海人。洪武三年(1370)举于乡,旋登进士。授工部织染局使,迁虹县(今安徽泗县)主簿。召入为翰林院典籍。出为山东平原主簿,坐累逮系。旋释之,规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