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黄氏日抄

黄氏日抄

九十五卷。南宋黄震(1213-1280)撰。黄震字东发,慈溪(今浙江宁波西北)人。宝祐四年(1256)中进士。历任吴县尉、抚州知州、江西提点刑狱、浙东提举常平等职。宋亡后,隐居宝幢山,饿死师事五文贯,为朱熹的三传弟子。宗朱熹之学,但不盲从,而有所立异。他认为,理既无定形,亦无终止,无所不在,无所不包,历万世而不变;道即理,即日用常行之理。道者,“大路之称”。认为孔子的“性相通”,才是最平实、正确的人性论。强调只有“敬”才能克去“己私”,达到“复礼”的目的。著有《古今纪要》等书。此书又名《东发日抄》,原为九十七卷,其中八十一卷,八十九卷。已散佚。书中凡读经三十卷,读三传及孔氏书各一卷,读诸儒书十三卷,读史五卷、读杂史、读诸子各四卷,读文集十卷,计有六十八卷,皆论古人。自第六十九卷以下,包括奏札、申明、公移、讲义、策问、书记、序跋、启、祝文、祭文、行状、墓志著录者共二十九卷。此书实为作者研究经、史、诸子的随笔札记,再断以自己的论述而成。其中有仅摘录切要数语者,有不摘一语而仅存其标目者,亦有不存标目而仅录一二字者。书中排斥佛、老之学,认为“佛、老之害极矣!”(《黄氏日抄·钦德载闲道集序》)近世佛教之害尤甚。不但愚者信之,甚至“讲明儒学者,亦或阴移其说而不自知。”(出处同上)他们虽言理,但杂禅,借儒谈佛是儒学之病。对杨时、谢良佐、陆九渊、张九成等亦颇指斥。对王安石的变法持批判态度,认为王安石破坏祖宗法度,聚敛毒民,生事开边,扰乱天下。对王充、柳宗元、叶适等学者,给予充分肯定。他认为,柳宗元《断刑论》下谓“赏务速,不必春夏。罚务速,不必秋冬”(《黄氏日抄·柳文》)论得切中要害;《六逆论》中提出的“贵不足尚”、“亲不足与”、“旧不足恃”(出处同上)的用人原则,为辨别人才的良策。称叶适的《水心别集》是“论治之书也,别集后总又其救世之策也。”(《黄氏日抄·叶水心文集》)他对朱熹校正的《阴符经》、《参同契》持怀疑态度,认为不能无疑。朱熹认为《周礼》可以致太平,他亦不苟同其说。书中解说经文,他或引诸家以羽翼朱子之说,或者舍弃朱子之说而取诸家,不坚持门户之见。《四库全书总目》评其:“盖震之学朱,一如朱之学程,反复发明,务求其是,非中无所得而徒假借声价者也。”有元刊本,明正德中刻本,清乾隆中汪佩锷校刊本,《四库全书》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直隶五道成规

    五卷。工部奉救撰。清工部以直属各道一切工程需用工料按现行作法成例均有浮多,屡经驳减,并不划一。因频发是书以备查核。《直隶五道成规》乾隆刻本,共五卷。其所谓五道者,乃清河、永定、通水、天津、大名五河。书

  • 周易兼两

    不分卷。清倪璿撰。此书凡十篇,不分卷,卷首论三古易,第二篇论义含三义,并附录《周易本义》八论,第三篇总论二十九卦,第四篇论易律度,第五篇论易历数,第六篇为正易正法辨误,第七篇反说成艮说,第八篇论筮仪,

  • 脚气治法总要

    二卷。宋董汲(生卒年不详)撰。董汲,字及之,东平(今属山东)人,少时多病,立志务医。作者对内、儿诸科均有研究,尤擅治小儿痘疹等疾患,著有《小儿斑疹备急方》等。《脚气治法总要》撰成于北宋元祐八年(109

  • 两当轩集

    二十卷。《考异》二卷。《附录》六卷。清黄景仁(详见《两当轩诗抄》条)撰。《两当轩集》卷一至卷十九,收古近体诗一千二百八十八首,较《两当轩诗抄》增加了诗余三卷;卷二十为遗文,其《浮湘赋》、《渡淮赋》已亡

  • 春秋穀梁传例

    一卷。晋范宁(详见《春秋穀梁注疏》)撰,清王谟辑。范宁是东晋著名经学家,尤精于《穀梁传》,其《春秋穀梁传集解》在中国经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。《隋志·经籍志》又著录范宁《春秋穀梁传例》一卷。据《春秋穀梁传

  • 区田编

    一卷。清帅念祖(生卒年不详)撰。帅念祖,字宗德,号兰皋,奉新(今江西奉新县)人。雍正年间,中进士。《区田编》是帅念祖推广区田法而著的普及性读物。全书首先为区田图,接着讲种植、用粪、浇灌、积水的方法。并

  • 礼经学

    七卷。清曹元弼(详见《礼经校释》)撰。是书卷一为《明例》(自尊尊、亲亲、长长、贤贤、男女有别五大义例,至注疏通例)。卷二为《要旨》上下(上卷论述《冠礼》、《昏礼》至《觐礼》,下卷发明《丧服》、《丧礼》

  • 文字审

    一卷。不著撰人名氏,亦无序跋。此书取李焘《说文五音谱》抄其大略,仍以李焘的分部为序,却不标部的名称。篆文笔意很圆滑,隶书字字皆从古书。盖为偶然抄录,自备检核之用,非欲著书问世。《四库提要》据浙江巡抚采

  • 燕居答述

    二卷。明戴经(生卒年不详)撰。戴经字孟常,嘉兴(今属浙江)人。成化举人,任本府推官。居官执法,清苦自持。官至泰安州知州。著有《浔阳余稿》等书。他为聂豹的门人。此书皆述聂豹讲授之语,下卷又分《日疑总问》

  • 春秋考异邮

    不分卷。清黄奭(详见《汉学堂丛书》)辑。该书是《春秋纬》之一,又名《春秋纬考异邮》、《春秋考异》。大体上说灾异及人事相通之道,而以《春秋》之事为依据。说风雨气候及物象胜变化与人事政教相应,天垂现象,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