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钦定续文献通考

钦定续文献通考

二百五十卷。清乾隆时三通馆臣奉敕编修。又名《续文献通考》。其编修始于乾隆十二年(1747),乾隆三十二年初稿完成后进呈,乾隆乃命依照《三通》形式,将《续文献通考》与《清朝文献通考》分别成书,是书则于乾隆四十七年至乾隆四十九年间定本刊印。其体例为:“田赋考”六卷,“钱币考”五卷,“户口考”三卷,“职役考”三卷,“征榷考”七卷,“市籴考”三卷,“土贡考”二卷,“国用考”四卷,“选举考”十三卷,“学校考”四卷“职官考”十四卷,“郊社考”十二卷,“群礼考”三卷,“宗庙考”五卷,“群庙考”五卷,“王礼考”十四卷,“乐考”二十卷,“兵考”十四卷,“刑考”六卷,“经籍考”五十八卷,“帝系考”七卷,“封建考”四卷,“象纬考”六卷,“物异考”十三卷,“舆地考”八卷,“四裔考”十四卷。马端临的《文献通考》记事止于宋嘉定末年,分为二十四考。是书记事则上接《文献通考》,始自宋宝庆元年(1225)止于明崇祯十七年(1644),门类也治袭马书,只将郊社考分为郊社、群祀二考,宗庙考分为宗庙、群庙二考,是共为二十六考。是书价值虽不能与《文献通考》相提并论,但其采用的事迹以正史为主,参以说部杂编,议论则广取诸家文集,并传以史评语录,材料相当丰富:汇集了宋、辽、金、元、明五代400多年的社会政治经济情况。较之明代王圻所撰二百五十四卷的《续文献通考》,是书体例清晰,舛错较少,其史料价值也在《续通典》和《续通志》之上。是书编成后由武英殿刊印,清末浙江书局有复刻本。1935年至193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《万有文库》二集有《十通》合刊本,《续文献通考》影印精装二册,是目前仍在使用的本子。至于王圻的《续文献通考》明万历年间曾在松江府刊刻,但后来由于清政府的贬抑,清代一直未见刊刻,至今就更加少见了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泾县方言考证

    近人胡韫玉撰。对所辑安徽泾县一带方言词,大多依《说文》等字书辨正字形词义,依韵书注明音读,并据群籍探究本源,颇丰富而有条理。初载于《国学汇编》第二、六、十一册,后汇辑成书,有国学研究社排印本。

  • 班范肪截

    四卷,清张笃庆撰。张笃庆,字历友,号厚斋,又号昆仑外史,淄川(今山东省淄博市)人,康熙二十五年(1686)拔贡生,善诗文,王士祯在《渔详诗话》中称其“淹博华赡,千言可以立就”。《班范肪截》一书是将两汉

  • 史拾载补

    无卷数,明吴宏基撰。宏基字柏持,仁和(今浙江省杭州市)人。《史拾载补》选取《史记》八书及《儒林》、《循吏》、《游侠》、《酷吏》、《滑稽》、《日者》、《龟策》、《货殖》、《匈奴》、《西南夷》、《大宛》共

  • 四书易简录

    十二卷。清刘葆真撰。葆真字眉峰,江西金溪(今江西金溪)人。是书卷首有郑任全、周天祐二序及凡例。书分上下截,上截列经文及朱注,下截列讲义。其讲义则列章旨于前,次列顺文诠叙,又次列剖析义蕴,自谓“逐章逐句

  • 牧斋有学集

    五十卷。清钱谦益(1582-1664)著。钱谦益,字爱之,号牧斋,常熟(今属江苏)人。学者称虞山先生。生平详见《初学集》。是书收录钱氏从顺治二年(1645)至康熙二年(1663)十八年间所作之诗文,凡

  • 古周易

    一卷。宋吕祖谦(1137-1181)编。祖谦字伯恭,人称东莱先生。婺州金华(今属浙江)人。祖谦幼承庭训,长从林之奇、汪应辰、胡宪诸儒游,又与张栻、朱熹友善,人谓其学本之家庭,有中原文献之传。孝宗隆兴元

  • 易宗集注

    十二卷。清孙宗彝撰。孙宗彝高邮人。该书成于康熙十九年(1680),以象、数、理各有所宗,因象而测其数,因数而测其理,而所宗者又以中为主,因此卷首冠以《中论》三篇。其说认为河图洛书五都居中,中是五象之宗

  • 周官恒解

    六卷。清刘沅撰。刘沅另有《仪礼恒解》,已著录。是书首有自序,其次为凡例。刘氏所论,多以《周官义疏》为本,注释则多用郑玄、贾公彦之说。书中每官及《考工记》之末,都有一段总论以发明大义。刘氏对《周官》研究

  • 惟清斋法帖

    十四卷。清铁保(1752-1824)书。铁保旧谱姓爱新觉罗氏,后改董鄂氏。字冶亭,号梅庵、铁卿。满州正黄旗人。官两江总督、吏部尚书。工诗文书画,其书与当时刘墉、翁方纲齐名。此帖为临唐宋诸家书四卷,续临

  • 祛疑说

    一卷。宋储泳(生卒年不详)撰。储泳字文卿,号华谷,云间(今江苏松江)人,侨居华亭。储泳生平事迹不详,仅知其工于吟咏,其诗集今已失传,惟诗家鼎脔《至元嘉禾志》中稍载其遗篇一二而已。又曾作《易说》,见于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