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重学浅说

重学浅说

一卷。英国伟烈亚力(详见《几何原本》)口译,长洲王韬笔述。《重学浅说》一卷可分为两部分,前半部分为重学原始,即简述重学的产生和发展经过;后半部分为重学总论。这部分内容与艾约瑟、李善兰译本《重学》的首卷文字完全相同,一字不差。王韬在“重学原始”篇中曾提到,当代重学著作,最好的莫过于英国人胡威立的《重学》由此可知,此本《重学浅说》与艾约瑟、李善兰译本《重学》所依据的为同书原本。当然,作为清末名士,王韬不致于去剽窃李善兰的译文。此事,可从王韬在《西学辑存》的自序中找到答案。王韬序云:光绪己丑(1889)之春,一些同人劝我将平生所写著述授诸于民,而此西学辑存六种,每种均不超过一卷以上,可以很快竣工,于是就加以整理后刊刻之。由此可见,《重学浅说》显然出自王韬手笔,而非剽袭李善兰的。有王韬的《西学辑存》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方氏左传评点

    二卷。清方苞(详见《周官集注》)撰。方苞论学以宋儒为宗,说经皆推衍程朱之学,尤其致力于《春秋》和《三礼》,所著有《周官集注》、《周官析疑》、《春秋通论》、《春秋直解》等等。此书分上下二卷,不录经传全文

  • 此事难知

    二卷。元王好古(详见《医垒元戎》)撰。王氏对仲景之学推崇备至,同时亦推崇其师李东垣的伤寒之论,于是乃著此书光大东垣之学,元至大元年(1308)撰成此书。此书集东垣医学论文、医学理论。专述东垣之绪论,于

  • 清诗铎

    (原名《国朝诗铎》),二十六卷。清张应昌(1790-1874)编选。张应昌,字仲甫,号寄庵。浙江归安(今湖州市)人,后改籍钱塘(今杭州市)。嘉庆举人,官内阁中书舍人。著有《彝寿轩诗钞》、《烟波渔唱》等

  • 敦煌写本篆书千字文

    一卷。梁周兴嗣撰。周氏生平著述,见《敦煌写本真草千字文》。此卷首尾均泐,见存之文,自“匡合”字起,至“九州”字止,正文全用篆字,旁有楷书释文似为初学而设。其文辞与通行之周书无殊,惟书艺未精,篆法间违绳

  • 先馀录

    八卷。明姜志衡撰。姜志衡,字无摇,曲河人。据其孙在宛序,谓其先伯父留心经济之事。一曰偶从敝笼中发捡旧书,乃得其伯父末年记录之笔。其间山川之险阻,人事之得失,披览皆在目前。于是加以参订,厘成八卷,以备遗

  • 吏部稽勋司则例

    八卷。不著撰人名氏,也无年月。但从《吏部铨选则例》纂修过程来看,即知本书是锡珍等奉敕纂修的八十七卷书的一部分,成于光绪十一年(1885)。书中所记本应都是文官守制、终养、出继、入籍、更名、复姓等事,但

  • 增寿千字文

    一卷。清冯嗣京(生卒年不详)撰。嗣京字又三,号留士,又号柳墅,浙江桐乡人。康熙中岁贡生,官湖州府长兴县训导。著有《因树屋小草》、《梓红亭游稿》等。是编因周兴嗣《千字文》重一“洁”字,安章布句亦嫌无伦次

  • 金匮要略论注

    二十四卷。清徐彬(生卒年不详)撰。徐彬字忠可,嘉兴(今属浙江省)人,清代医学家。曾从师于江西喻昌,颇得师传,深谙张机学说。曾撰有《伤寒一百十三方发明》等著。《金匮要略论注》撰成于清康熙十年(1671年

  • 释名补证

    一卷。清成蓉镜撰。成氏生平见“释饭鬻”。《释名补证》补证《释名》凡六十一条,大多翔实可信。其中有补毕疏之阙者,如《释天》:“天,豫、司、兖、冀以舌腹言之,天,显也,在上高显也;青、徐以舌头言之,天,坦

  • 益都金石记

    四卷。清段松苓撰。段松苓,字赤亭,益都(今山东寿光县境)人。段松苓与朱文藻同以诸生专治金石之学见知于士林。阮元搜集和编撰《山左金石志》时,段松苓即担任编辑之事。益都古为山东青州府治,自汉代以来,世为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