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辨释名

辨释名

一卷。三国吴韦昭撰。韦昭(204-273)字弘嗣。晋时避司马昭讳,改称韦曜。吴郡云阳(今江苏丹阳县)人。初以丞相除西安令,归为尚书郎,迁太子中庶子。孙皓即位,封高陵亭侯,累迁中书仆射,领左国史。后因触犯孙皓被杀。少好学,善属文。作《论语注》、《汉书音义》等多种,多不传,唯《国语注》二十一卷传世。韦氏《辨释名》为是正增补《释名》之作。其书已佚,见于唐宋人所引,仅有二十五条,毕沅辑录之附于《释名补遗》。毕氏附记曰:“检阅群书辄见有引《释名》而今《释名》阙者,辑录以为《补遗》,附于卷末。因取韦昭所补之《官职训》及《辨释名》并附录焉。惟是《官职训》及《辨释名》据昭自言各一卷,则捊然成帙,今虽亡失,其引见唐宋人书者,当不止于是,而予之所见仅此而已。党博雅君子别有采获以补予之不逮,则幸甚幸甚。”其中一条为“车古皆音尺奢反,后汉以来始有居音”,以辨《释名》“车古者曰车,声如居,言行所以居人也;今曰车,声近舍,车舍也。行者所处若居舍也。”此外二十四条皆为释爵位之文,如“三公,公犹取正直无私也,故公字从八厶”;“大将军,位在三公之上;昭帝时,霍光为大将军,犹在丞相下;汉时大将军贵戚为之,或录尚书事。”韦昭尚著《官职训》一卷。《三国志·韦曜传》曰:“又见刘熙所作《释名》,信多佳者;然物类众多,难得详究,故时有得失,而爵位之事,又有非是。愚以官爵今之所急,不宜乖误。因自忘至微,又作《官职训》及《辨释名》各一卷。”《官职训》已逸,毕沅据《太平御览》、《初学记》所引辑三条,附在《释名补遗》内。斯三条为“臣,慎也,慎于其事以奉上也。”“古者称师曰先生。”“友,有也,相保有也。”《释名补遗》附于《释名疏证补》。任大椿、龙璋等亦并有辑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集韵考正

    十卷。清方成珪撰。成珪(1785——1850)字国宪,号雪斋,浙江瑞安县人。嘉庆二十三年(1818年)举人,官海宁州学正,以宁波府教授致仕。生平精研小学,家富藏书,遂勤于校雠。尚撰《字鉴校正》、《韩集

  • 岁寒集

    二卷。明孙瑀(?-约1459)撰。孙瑀字,原贞,以字行,德兴(今江西德兴县)人。明永乐十三年(1415)进士,授礼部主事。正统初累擢河南右参政,居官清慎,有吏才。迁浙江左布政,正统末拜兵部左侍郎。景泰

  • 墨娥小录

    无卷数。明无名氏撰。主要杂记修真养性等。其中卷三题为“饮膳集珍”,卷八题为“种植怡情”,卷十三“禽畜宜忌”均属农学方面内容,还有文府、博古、艺术、历法、香谱、牙牌、汤茗、医法、悟真、丹房、方术等方面内

  • 周易郑康成注

    一卷。宋王应麟(1223-1296)辑。王应麟,字伯厚,号深宁居士,又号厚斋。先世居浚仪(今河南开封),后迁居庆元(今浙江宁波)。九岁能通“六经”,从王子文受学。曾任中书舍人、翰林学士等职,因贾似道当

  • 群书拾唾

    十二卷。明张九韶(生卒年不详)撰。张九韶生平亦不详,著有《元史节要》。本书仿王应麟《小学绀珠》的体例。以数记事。分十二门,共一千一百二十五条。便于检阅。有李登序,谓其超出乎《类聚》、《通考》等书,则过

  • 皇明史概

    一〇四卷。明朱国祯(?-1632)撰。朱国祯字文宁,乌程人。万历十七年(1589)进士,历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、文渊阁大学士、首辅,后为魏忠贤排挤出。国祯在退居乡里后,曾取有关明代史籍及公卿志状、疏

  • 代州志

    ①六卷。清吴重光纂修。吴重光,字萱山,江苏江都县人,出身举人,乾隆四十一年(1776)任代州知州。按代州旧隶太原府,自清雍正二年(1724),始改为直隶州,领五台、繁峙、崞县三县。其志创修于明万历十四

  • 罗经顶门针

    二卷。明徐之镆(生卒年不详)撰。徐之镆,建阳(今属福建省)人,万历中诸生,撰有《罗经顶门针》二卷。明代堪舆家罗经测地的规定,仅主二十四向,而略先天十二支之位。徐之镆撰《罗经顶门针》,斥责略先天十二支之

  • 三山野录

    即《民文大纪》。

  • 南京图书馆阅览室检查书目二编

    五卷。南京图书馆为国学图书馆的前身。初编中曾经收有杭州丁氏八千卷楼旧藏及其他诸书,但未付梓行。本目中收有武昌范月槎旧藏,分为四部及丛书五门,各占一卷,略记卷数、撰者、版本、册数。有民国初年(1911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