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读仪礼录

读仪礼录

一卷。清曾国藩(1811-1872)撰。国藩原名子城,字伯涵,号涤生。湖南湘乡县(今湖南省湘乡市)人。一生标榜程朱理学,善文章,有《曾文正公全集》。其传见于《清史稿》诸书。是书是曾国藩读《仪礼》笔记。自《士冠礼》抽上注,至《有司彻》于尸祝主人主妇,共有一百一十多条,十七篇都有所收录,间或有新义。如《士昏礼》姆加景注,大概如明衣,加之以为行道御尘,使衣鲜明,认为吾乡嫁女在舆著布青衣于上,或亦景之遗意,《隋书·礼仪志》写作“加憬”。如《乡射礼》,其中蛇交韦当,注直心背之衣,曰当。是书认为心背称为当,如同说前面后面。也有辨正者。如《燕礼》,君曰以我安,辨驳张尔岐说。安坐以留之,认为安就是留,不是安坐之外,还有所谓留。如《聘礼》,宾拜饩亦如之,注宾殊拜之,也辨驳张尔岐说。成拜讫又降拜,认为应当说,降拜讫,又成拜。都有自己见解。如《丧服》大夫公之昆弟,大夫之子,为其昆弟庶子姑姊妹女子子之殇。引《钦定义疏》,也有公族高勋世为大夫,嫡子年虽未冠,已经为大夫者。按:此解释非常确切。春秋时期,少年为大夫者很多,象晋赵武、栾盈,鲁叔孙婼之类,不可胜举,不能拿五十后爵之礼来进行例证。疏认为或许有盛德少年为大夫,这也是理想之词。春秋时期多世卿,父为卿死,其子之少年嗣其位者,即为卿,就是此经所说的大夫,怎么能都有盛德?总之,既然有世卿,就有少年之大夫,不细究诸儒不引用的原因,怎能认为非成周强盛时期之礼制。又同居则服齐衰期,异居则服齐衰三月,必尝同居,然后为异居。是书认为象范文正公,起初跟随母嫁朱氏,后来又归范氏,当文正在朱家时,称作同居,等回到范家以后,称作异居。假若其初未曾随从母亲到朱家,就并不能称他异居。是无服。按:曾氏此说,很有独特见解,而且计证恰当。缌麻章之贵臣贵妾,列举有专指大夫言之,有通指大夫以上至天子诸侯言之,有专指士言之,而断定为以指士者是正确的,这种说法却不恰当。大概此章之贵臣,就是斩衰章传所言之公卿大夫室老士贵臣,并非有二。天子贵公,诸侯贵卿,大夫贵室老,此马氏认为贵臣。假若认为专指士,则士之有臣无臣,还没有论定,怎能有贵臣,更何论贵妾。此节,古今诸儒,论说纷纷,有如聚讼,殊不知用注来解释经,何如用传来解释经。传中既然有公、卿、大夫、室老、士、贵臣之文,自然应当认为马融之说是正确的,不必以天子诸侯无臣妾之服为疑。春秋时期,天子诸侯并不十分尊贵。《论语》说,今拜乎上。又如下堂而见诸侯,卿佐之丧,国君亲临,都有证据。且《服问》有公为卿大夫锡衰以居之文,自然不能说无服。这是汉儒以后,过分尊君而导致的错误。曾氏素性谦谨,不敢是马氏,不能作为根据。此书有《曾文正集》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疮疡经验全书

    十三卷。旧本题宋窦汉卿(1186-1280)撰。又名《窦氏外科全书》。实为其裔孙窦梦麟辑自明代以前诸书并增经验方的托名之作。原书约成于明隆庆三年(1569)。后为清洪瞻岩所获,复参考其他刊本,与陈友恭

  • 合肥县志

    ①二卷,明胡时化修,魏豫之等纂。胡时化,原名胡权,字龙汇,浙江余姚人,进士,明隆庆五年(1571)来任合肥县知县。魏豫之,合肥县儒学教谕。郡守张大忠,欲更新郡志,下檄诸邑,采撷故典。时合肥县知县胡时化

  • 灵石山房诗草

    二卷。清贵成(约1854前后在世)撰。贵成字镜泉。蒙古正蓝旗人,生卒年未详。杭州驻防。道光二十年(1840)举人。官兵部郎中。尽力于公家职事,能搜抉利弊,有所不可,议论侃侃,百折不回。与黄云鹄同官至契

  • 古诗解

    二十四卷。明唐汝谔撰。唐汝谔字士雅,上海松江人。天启中以贡生官常熟县教谕。著有《诗经微言合参》。是书因其兄唐汝询有《唐诗解》,故此以古诗配之。其注释体例略同。《唐诗解》以五七言分古今体。此则分为古歌谣

  • 分类通鉴

    四卷。未著撰者姓名。该书分类猥杂,标题含混不明,可能是宋代沈枢《通鉴总类》的节抄。《四库全书总目》载有明弘治(1488-1505年)中河间(今河北省沧州)知府施槃郡斋刊本。

  • 龙城札记

    三卷。清卢文弨(1717-1795)撰。卢文弨字召弓,号矶渔,又号抱经,浙江余姚人。乾隆进士。官至侍读学士,充湖南学政,乞养归田。主讲浙江书院二十余年。著有《抱经堂文集》等。此书为作者掌教常州龙城书院

  • 明季东莞五忠传

    二卷。明陈伯陶撰。伯陶字子兰,东莞人,进士出身,官至江苏提学使。清入关后,不复出,居于九龙,因号九龙真逸。该书原题即为九龙真逸撰。明末袁崇焕、陈策、苏观生、张家玉、陈象明等五人,或以间死,或殉节,或战

  • 十诫真诠

    二卷。葡萄牙阳玛诺(?-1659)撰。阳玛诺字演西,耶稣会士,1601年在果阿完成学业后,到澳门教神学六年。1601年到中国,先后在韶州、南京、杭州、宁波、南昌、福州、延平等地传教,最后死于杭州。一生

  • 桓范论

    见《世要论》。

  • 竹香诗集

    四卷。清席鏊(约1744年前后在世)撰。席鏊字景溪,常熟(今江苏省常熟)人,吴伟业之外孙,生卒年均不详。雍正七年(1729)举人,官内阁中书,工诗,对诗法颇有见地。此集有诗三百余首,乃其友杭世骏所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