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诗双声叠韵谱

诗双声叠韵谱

不分卷。清邓廷桢(1776-1846)撰。廷桢字嶰筠,江苏江宁(今南京市)人。嘉庆进士,选庶吉士,授编修,官安徽巡抚、两广总督。道光十九(1839)年,与钦差大臣林则徐协力整顿海防、查禁鸦片,同年调闽浙总督,加强海防,次年七月率军击退进犯厦门之的英国舰队。后受投降派诬害,与林则徐同时被革职,充军伊犁。旋起为甘肃布政使,再授陕西巡抚。著有《双砚斋诗钞》。该书成于任粤督时,在安丘王筠毛诗双声叠韵说前。自顾炎武著《音学五书》,古音大明,江戴孔段王诸儒继起,益畅其旨,故皆言古音而不明言叠韵,惟王引之《经义述闻》称古诗随处有韵,首言崔嵬虺聩通为一韵,所谓通为一韵者,即叠韵也。至双声之义,则尤罕及。钱大昕在其《十驾斋养新录》中,尝以古人名及草木虫鱼之名,多取双声而撮举之。段玉裁《说文解字注》亦多有称以双声为训诂者,第不专言诗。廷桢之意,则以为读诗知叠韵易,知双声难,言韵而不知双声,则无以通古今变易之故,读诗而不知双声,则无以见诗人研炼之精,然则欲知双声于何求之,亦仍于诗求之而已。因创为此谱,条分件系,其目有四:曰错综,曰对待,曰累句,曰单辞。其于诸家之说,互有异同,不为胶执,具有苦心,非徒抄撮经句而已。书有道光十八年(1838)广州自刻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孝经古今文传注辑论

    一卷。清吴大廷撰。吴大廷字桐云,湖南沅陵人。咸丰五年举人,官至台湾道。吴大廷认为,孝经古文、今文只是在文字的增减、章句的分合上所传略有不同,而大义原本一样。于是依照吴隆元孝经之本的体例,对所集唐玄宗、

  • 翼艺典略

    十卷。清萧正发撰。正发字次方,庐陵(今江西吉安县)人。生卒年及仕履均不详。该书包括《至圣纪》一卷,《诸贤纪》一卷,《二帝三王纪》一卷,《春秋纪》三卷,《战国纪》一卷,《庞纪》三卷,皆诠解四书典故。书名

  • 眉公见闻录

    四卷。《见闻录》八卷。

  • 大学章句质疑

    一卷。清郭嵩焘(1818-1891)撰。嵩焘字伯琛,号筠仙,晚号玉池老人,湖南湘乡(今湖南湘乡)人。清外交家,古文家,中国首任驻外公使。著有《养知书屋诗文集》、《使西纪程》、《礼记质疑》、《中庸质疑》

  • 春秋三子传

    六卷。清毛士(1728-1799)撰。毛士字若人,一字梦蝶,静海(今天津静海)人,乾隆时县学生,著有《春秋诸家解》十二卷、《春秋三传驳语》十卷及《春秋三子传》六卷。该书约取《公羊传》、《穀梁传》之说,

  • 经话

    二卷。廖平撰。廖平(1852-1932)原名登廷,字旭陔,后改名平,字季平,晚年号六译。四川井研县人,清光绪十五年(1889)进士。青年时就学于成都尊经书院,师事湘潭王闿运。清末今文经学家、思想家。廖

  • 新旧唐书杂论

    一卷,明李东阳(1447-1516)撰。东阳字宾之,号西涯,湖广茶陵(今属湖南)人,天顺年间中进士,历编修、侍讲学士之职。弘治八年(1495年)由礼部右侍郎进文渊阁大学士,参预机务。正德时官至少师兼太

  • 春明稿

    十四卷。明徐学谟(1521-1593)撰。生平见《归有园稿》。徐学谟著有《春秋亿》等。是稿以学谟因事罢归后,及又擢为礼部尚书再入京都时所作编为一帙,以“春明”为之。凡文编十卷,诗编三卷,续编一卷。文编

  • 潮州耆旧传

    二十种三十七卷。清冯奉初(生卒年不详)编。潮州地处中国南端,唐代之前较为荒僻,韩愈曾被贬官至潮州。而唐代之后文化有较大普及提高,于是人才辈出、撰述亦多。道光年间冯奉初教授潮州,爱其山川清雄与人士之秀伟

  • 唱经堂释小雅

    不分卷。金人瑞(1608-1661)撰。金人瑞,原名采,字若采,明亡后更名人瑞,又改名喟,字圣叹,后以字行世。一说本姓张。吴县(今江苏苏州)人。明末清初著名文学批评家。明诸生。倜傥不群,狂放有奇气,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