观古堂文稿四册
不分卷。清叶德辉(1864-1927)撰。事迹见《观古堂诗录》条。此集为作者辛亥(1911)以前所作,大都酬应之文,然明白醇实,固非泽于古者深,不能有此典雅。辛亥(1911)以后所作《陈氏庚焕、衢州孔氏夫子、夫人楷象考》,《十二支辰字古文多象属禽考》,《与贵仲深书》,《征赏斋秦汉古铜印存序》,皆有裨于考证。其余金石题跋,精核为多。盖德辉学问,长于考据文辞,是知卷轴在胸,偶尔发为文章,无不神与古会。有手稿本。
不分卷。清叶德辉(1864-1927)撰。事迹见《观古堂诗录》条。此集为作者辛亥(1911)以前所作,大都酬应之文,然明白醇实,固非泽于古者深,不能有此典雅。辛亥(1911)以后所作《陈氏庚焕、衢州孔氏夫子、夫人楷象考》,《十二支辰字古文多象属禽考》,《与贵仲深书》,《征赏斋秦汉古铜印存序》,皆有裨于考证。其余金石题跋,精核为多。盖德辉学问,长于考据文辞,是知卷轴在胸,偶尔发为文章,无不神与古会。有手稿本。
三卷。清毛奇龄所论,其子及门人编录。毛氏详《仲氏易》条。此书第一卷为章世法所录,为奇龄关于《孟子》“不动心”章之讲稿;第二卷为其侄毛文辉所录,为奇龄所讲《论语问答》;第三卷为楼宅中所录《大学辨业》。《
十二卷,谢汝霖等修,关芸棠纂。谢汝霖,曾知县事。关芸棠,罗元人,邑优贡。《崇庆县志》民国十五年(1926)刻本。此志条理井然,叙述简括。其纪事述清朝建立以后,上下交争之情,水深火热之状,且立言不苟,俨
二十四卷。明朱长春(生卒年不详)撰。朱长春,字大复,乌程(在今浙江湖州)人,万历癸未年(1583年)中进士,官至刑部主事。朱长春结合原书对《管子》加以阐释,对每一篇都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。写在每篇篇首
八卷。清江永撰。作者生平详见“仪礼释宫增注”一条。是书自《檀弓》至《杂记》,于注家异同之说,择其一是,为之折衷,与陈澔之注颇有不同,然其持论多为精核。如《檀弓》“殷练而祔,周卒哭而”,江永引《左传》、
十六卷。明邓庆采撰。邓庆采,字道协,福州(福建福州市)人,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。著有《荔枝通谱》一书。是书是将诸家《荔枝谱》编成为一部书,因此题名为《荔枝通谱》。书中收蔡襄《荔枝谱》一卷,徐《荔枝谱》七
不分卷。清王元稚撰。元稚字少樵,自号无暇逸斋主人,籍贯不详,光绪、宣统年间曾主讲顺天高等学堂。潜心经史,所著书十余种,合为《无暇逸斋丛书》印行,是书是其中的第十一种。据编首自序,此书原名《左传讲义》,
一卷。孟子校异 四卷。清姚凯元撰。凯元字雪子,浙江湖州(今浙江湖州)人。是书《论语》只存卷三,从《先进》篇起至《卫灵公》篇止。《孟子》四卷不缺。是书与《翟氏考异》互有详略,可以互证,其为翟氏所未及者,
三卷。清韩崇撰。韩崇,字履卿,江苏元和(今吴县)人。书前有道光二十一年(1841)严保庸序及董国华、潘曾绶等人题诗。书中跋尾,对金石多有考证评论,其中不乏新的独到见解。如“裴岑纪功碑”,系东汉碑刻,隶
见《山堂考索》。
十卷。宋朱熹(1130-1200)撰。详见《周易本义》条。《原本韩文考异》其书因《韩集》诸本互有异同,方崧卿所作“举正”,虽参校众本,取其长处,弃其短处。实则惟以馆阁本为主,多所依违牵就。是以复加考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