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蜀石经校字记

蜀石经校字记

一卷(古学汇刊本)。缪荃孙(1844-1919)撰。荃孙字炎之,一字筱珊,晚号艺风,江苏江阴人,清季金石学家,藏书家,目录学家。所著有《艺风堂文集》、《艺风堂金石文字目》、《藏书记》、《续藏书记》及《读书记》等。此书所校,首为《春秋左氏传》,以下依次为《公羊传》、《穀梁传》、《周礼》。后有辛亥、壬子两跋及附记讳字一则,诗四章。据其跋言:“蜀石经周礼》卷九、卷十,一缺首一缺尾,均无多。《左传》卷十六、《襄二》全卷、《穀梁》卷十六十九行,光绪丙子在杨幼云处见之,属为校异,因循未果。后归张叔宪、李亦元,今归吾友刘健之,海内孤本也。蜀石经留于世者,有毛诗《周南》《召南》《邶风》,《左传·昭公二十年》,六百余言。陈颂南《周礼·考工记》,六千余言。《公羊》五千余言。今之三册,字数最多。宣统辛亥,与健之同窜海滨,假归以唐石经校经字,岳本校注字。疏其异同于别纸,后跋云:壬子正月,陈颂南藏《周礼·考工记》,《公羊·桓公》二册亦为健之所得,荃孙再假以续考。”由此可见,缪氏所据以校异同的,仅限于刘氏所得,并不包括毛诗《周南》《召南》《邶风》和《左传·昭公二十年》。今考刘氏所得石经,计《左传》襄二第十五全卷,昭公三十九行。《公羊传》第二卷。桓公六年。《穀梁传》襄公十九行、文公五行。《周礼·秋官》上下卷,及《周礼·考工记》。而缪氏所校,仅有以下经注:《左传》襄二第十五全卷,《公羊传》第二卷,桓公六年,《穀梁传》襄公十九行,《周礼》之《秋官》上下卷及《考工记》。而无《左传》昭公三十九行,《穀梁传》文公五行。看来他所校的,又限于辛亥、壬子以前刘氏所得的石经。其于通字及增加的虚字,只要与经义无关,概置不校。所校者,多补阮氏校勘之缺,正阮氏校勘以为当作某之误。考订异同,辨证讹缺,颇极精审。而跋中肯定全祖望之论蜀石经为持平之论,尤为允当。只是此书系据稿本辑入,其稿本已影印于刘氏蜀石经册中。以之互证,所得《周礼》十九纸,《左传》六纸,《穀梁》一纸,续得《周礼》一纸,《公羊》二纸,其纸数恰好与蜀石册中的原稿纸数相符,可知缪氏即据蜀石经册中手稿辑入。但原稿《左传·襄公》、《周礼·秋官》,其注文所冠无异同可校之经文及注文上所冠之注字,此书皆从删削。又跋中毛诗《周南》、《召南》、《邶风》,原稿作“黄松石之毛诗《周南》、《召南》、《邶风》。”《左传·昭公二十年》,原稿作“程芳林之《左传·昭二十年》”。陈颂南句上,有“赵晋齐之《周礼·夏官》三十六行”等字,此书则有脱字脱句。考《翠园墨语跋》,说古学汇刊之举是由缪氏及邓实两人所发起的。可知此书与原稿的不同处,是由缪氏重加删定的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滇诗嗣音集

    二十一卷。清黄琮(生卒年不详)编。黄琮,云南昆明人。约道光、咸丰间人。道光进士,累官至兵部右侍郎,谥文洁。此书为黄琮继袁氏《诗略》后纂辑有关云南诗的又一部作品集。为了“擅崇山海之奇,罗洱海之遗文,成艺

  • 登州集

    二十三卷。明林弼撰。林弼,字元凯,福建龙溪(今龙海)人,生卒年不详。元至正八年(1348)进士。为漳州路(今福建龙溪)知事。明初以儒士修礼乐书,授吏部主事。官登州(今山东蓬莱)知府。林弼尝与王廉同使安

  • 春秋实录

    十二卷。明邓来鸾撰。来鸾字绣青,宜黄(今江西宜黄)人。天启壬戌(1622)进士,官至武昌知府。该书专为科举应试而作,以胡安国《春秋传》为主;《左传》则只载有关经题的文字,凡与胡《传》不合的都予以删削。

  • 六一诗话

    一卷。宋欧阳修(1007-1072)撰。作者生平见《毛诗本义》条。本书另有《六一居士诗话》、《欧公诗话》、《欧阳永叔诗话》等别称。是作者退居汝阴时,熙宁四年(1071)致仕以后所作,可为晚年最后之笔。

  • 好逑传

    四卷十八回。又名《侠义风月传》。题“名教中人编次”、“游方外客批评”。作者真实姓名及生平不详,应是清初时人。因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第三十一回提到此书,夏敬渠乃康熙、乾隆年间人,可推知此书在夏著《野叟曝言

  • 巴西文集

    一卷。元邓文原(1258-1328)撰。邓文原字善之,一字匪石。绵州(今四川绵阳)人。随其父流寓钱塘,自称巴西,以示其不忘本土。著有《巴西文集》。此集编者不详,仅录其碑志记序等文七十余篇。“其文原学有

  • 襄阳外编

    不分卷。明顾道洪编。顾道洪字嗣图,无锡(今属江苏)人,生卒及仕履均不详。该书主要记唐代诗人孟浩然之事。书编于明万历年间(1573-1619),因孟浩然乃襄阳人,故名为《襄阳外编》。书中首列孟浩然像,并

  • 定襄县补志

    十三卷,图一卷。清郑继修、王仲焘修,邢澍田纂。郑继修字子敬,河北广宗县人,出身禀贡,光绪三年(1877)任定襄知县。六年(1880)去职。王仲焘,古莱县人,光绪六年任定襄知县。邢澍田,邑人,诰授奉政大

  • 尊古斋所见吉图初集

    四卷。黄浚辑。黄浚,字百川,北京人。此书收录商周至清古器一百九十器。因我簋器和盖是分列的,故于省吾在序言中说是一百九十一器。其中商周彝器约占百分之六十。所录各器均不记大小尺寸,也无考释。有1936年影

  • 耕石斋石田集

    九卷。明沈周(1427-1507)撰。沈周,字启南,号石田,又号白石翁。长洲(今江苏苏州市)人。少负才名,十五岁作《凤凰台歌》。博览群书,知识渊博,著有《石田文钞》、《石田杂记》。此集系瞿式耜所删定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