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荆门直隶州志

荆门直隶州志

①三十六卷,清王树勋修,廖士琳纂。王树勋,江苏江都人,监生,官荆门直隶州知州。廖士琳,湖北汉阳人,嘉庆三年(1798)副榜。荆门,故隶安陆府,乾隆五十六年(1791)改直隶州。州志自乾隆十九年(1754)知州舒成龙修后,至嘉庆中叶将及六十年,旧志版本漶漫,残缺不全。王树勋至,以前志体例井然有条,为邑中巨典,本不可废,因年代久远,新事层见叠出,无由记载,恐年久事淹而无闻,遂为续修。并以修志为急务,延廖士琳主纂事。《荆门直隶州志》嘉庆十四年(1809)刻本。全书三十六卷,起沿革,讫文苑。此志体例一遵前志,分卷类目皆相同,仅续其新事,补阙遗,于前志旧文,力存故璞,不因续修而增损。王树勋自序:采辑旧文,仍其旧,增其新,事无巨细,无不纲举目张,既不没前人考究之苦心,又可供后人追溯之取证。此论甚当。前志黜文尚质,文词简约,王树勋继之,宗其体例,仿其文笔,名符其实为续修,二者相得益彰。② 十二卷,首一卷,清恩荣修,张圻纂。恩荣,字华甫,汉军镶白旗人,进士,官荆门直隶州知州。张圻,浙江海宁人,举人。荆门州志,自乾隆初舒成龙修后,嘉庆十四年(1809)王树勋继纂,咸丰九年(1859)黄昌辅再辑,百余年间,志已三修。至恩荣莅任,正值兵燹之后,百姓复归故土,又值物庶年丰,一派太平景象。郡人皆思以志,适张圻来此地,遂为主修志事。《荆门直隶州志》同治七年(1868)明伦堂刻本。共十二首卷,首一卷,为卷首宸翰志,分为:卷一舆地志,卷二建置志,卷三政典志,卷四戎制志,卷五祀典志,卷六祠宇志,卷七职官志,卷八选举制,卷九人物志,卷十列女志,卷十一艺文志,卷十二杂录志。此志距前志仅十年,不论旧迹新事,皆已备见乾隆嘉庆咸丰三志,故无须再事采访。恩荣于此志别创新例,合三志为一书,择善录,弃杂乱无补于事者,收集大成之效。又别创祠宇列女二志,则鉴于舒、王各志,多以祠庙附于坛壝,武庙附以学校,难免混淆,故特立祠宇志载之。列女一志,旧志原名贤节,此志则易新称。该志复缕析若干门,使贤寿贞孝贞烈,各以类入传。较之旧志,不仅名异,实也不同。此志修于诸志之后,能别立新义,不落前人窠臼,也为不易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群经冠服图考

    三卷。清黄世发(生卒年不详)撰。黄世发,字弱中,晋安(今福建闽侯县东北)人。是书略以郑氏释礼,于弁服皆有通例,而散在诸注,读之茫无端绪,故仿李如圭《仪礼释宫》之意以类相比,使成条贯,自序称乾隆四十七年

  • 孔子世家后编

    一卷。清张承燮撰。承燮清末人,生卒年及事迹未详。此书以《史记》为主,参以《孔子家语》、《孔丛子》、《世本》诸书,分年编次则参酌胡仔《孔子编年》、江永《孔子年谱》,于《史记》及诸家异说,颇有订正。此书有

  • 鸳鸯宜福馆遗词

    一卷。清陈元鼎(1816?-1867?)撰。元鼎字实庵,号芰裳,钱塘(今浙江杭州)人。道光进士,官编修。工诗词,天才隽敏,穷愁放诞,浪迹江淮以终。著有《同梦楼词草》、《吹月词》等。《鸳鸯宜福馆遗词》由

  • 经略洪承畴奏对笔记

    二卷。清洪承畴撰。承畴字亨九,南安人。明万历十四年(1586)进士,官至蓟辽总督,入清后官大学士,经略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云南、贵州,谥文襄。承畴虽负明恩,却有大功于清,开国宏规,多其手定,保全汉人生计

  • 说文补详字义

    十四卷。清沙木(生卒年不详)撰。沙木字青岩,浙江嘉兴人。著有《艺文备览》百二十卷。是书首为沙氏自序,次为凡例标目,下依《说文》部次分为十四卷。其中所补所详之义,本散附于《艺文备览》之内各字之下,而后别

  • 孝经大义

    ① 一卷。元董鼎撰。董鼎详见《尚书辑录纂注》条。朱熹作《孝经刊误》,只是厘定经传,删削字句,而没有加以训释。鼎于是因朱熹改本,为之诠解。凡改本圈记的字,一律予以芟除;改本辨正的语句,仍存于各章的后面。

  • 五经要义

    ① 一卷。清宋翔凤(见《五经通义》)辑。此书《隋志》及《两唐志》俱著录五卷,《隋志》不题撰人名氏,《两唐志》题汉刘向撰。翔凤辑本从《隋志》。所辑各条,除“社必树之以木”、“笏所以记事”、“笏者臣见于君

  • 椭圆新术

    一卷。清李善兰(详见《方圆阐幽》)撰。《椭圆新术》主要讨论椭圆轨道运动的计算问题。全书有二术,一是已知实引(真近点角)求平引(平近点角);二是已知平引求实引。二者都需通过椭圆部分面积的计算来解决。第一

  • 泰西新史揽要

    二十四卷。英国人马恳西(Mack henzie)撰。英国人李提摩太(Timothy Richard)、蔡尔康译。英人名马恳西者众多,此不知为何人。李提摩太(1845-1919)。字菩岳。英浸礼会传教士

  • 小尔雅疏证

    五卷。清葛其仁撰。其仁字元肫,一字铁生,江苏嘉定人。嘉庆己卯(1819年)举人,官歙县教谕。是编葛氏自序云:“不揆梼昧,为之博采传注,旁及群籍,审其义趣,明其指归;或有未寤,姑从阙如,惧穿凿也。今世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