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翊圣保德传

翊圣保德传

三卷。宋王钦若(962-1052)撰。王钦若,字定国,临江军新喻(今属江西新喻)人,中进士甲科,官至司空、门下侍郎等。王钦若状貌短小丑陋,为人奸诈,因妒忌寇准在澶渊之役立奇功而进谗言使寇准去职。王钦若常自言少时见天中赤文成紫微二字,又言后遇仙人说他久后必当宰相,以此来神化自己。王钦若参予朝政,宋真宗对他言听计从。他劝宋真宗假选“天书”,并以符命向四裔夸耀,至使“天书”之事盛传,皇帝也东封西祀而疏于朝政。王钦若曾受命统领校定道经,沿袭三洞四辅旧部,增益而编校七部,收书四千三百五十九卷,又选篇目上进,赐名《宝文统录》。编撰《翊圣保德传》三卷。汉末张鲁统领天师道,设有天、地、水三官,其中水官即为“翊圣”,也是道教所尊之玄武。宋初崇奉翊圣为神,传言于宋太祖建隆初年(960-963),显灵于陕西盩厔县张守真家,能降言,自称是“高上大圣玉帝辅臣”,奉玉帝之命降世辅佐大宗皇朝。宋太宗于陕西终南镇建“上清太平宫”供奉此神,并诏封为“翊圣将军”;宋真宋加封为“翊圣保德真君”。《翊圣保德传》一书,卷首有《宋真宗御制翊圣保德真君传序》,《道藏》本题《宋仁宗御制翊圣应感储庆保德真君传序》(不确)。全书分上中下三卷,上卷述翊圣降世经过和宋朝供奉事迹;中卷述翊圣显灵事迹,多为驱邪斩妖等事;下卷为翊圣降言录,主要宣扬忠孝仁义,积善去恶等说。又附王钦若“进翊圣保德真君事迹表”和宋真宗“批答”。《道藏》本还载有宋徽宗加封的“敕诰”(是为后人所附)。现存宋《云笈七签》本、明《道藏》本,清《四库提要》据两淮盐政采进本著录于道家类存目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十三经心畲

    二十二卷。清陶起庠(生卒年不详)撰。起庠字谨之,湖北广济(今广济县)人,陶大眉之子。乾隆己亥举人,任安陆教谕,作养人才,颇多善政。起庠天性纯笃,孝敬父母,以诚待人。尝虑近世学者徒务记览,为辞章不深求古

  • 读史书后

    一卷,明胡梦泰撰。胡梦泰,字友蠡,铅山(今江西铅山县)人,崇祯年间举进士,官鄞县(今浙江奉化县)知县,后知奉化县(今浙江省奉化)知县,举贤能,行善政,又补唐县(今河北省唐县),崇祯十七年(1644年)

  • 三朝大议录

    一卷。明顾苓撰。顾苓字云美,江苏吴县人(今江苏省苏州市人),生卒年月未详。他是书画家文征明的故戚,又是著名学者钱谦益的高足,受家传师道熏陶教养,故精于金石碑版之学,为文清逸潇然,明亡后,室悬崇祯帝御书

  • 易象大意存解

    一卷。清任陈晋撰。任陈晋字似武,号后山,一号以斋,江苏兴化人。任大椿之祖父。乾隆四年(1739)进士,官至徽州府教授,以通经闻名,有《燕喜堂文集》、《后山诗集》。此书不载经文,惟折衷诸家之说,阐明易象

  • 青萝馆诗

    六卷。明徐中行(?-1578)撰。中行,字子舆,一作子与,号龙湾、天目山人。浙江长兴人。嘉靖二十九年(1550)进士,累官江西布政使。为“后七子”之一。此集为隆庆中其婿汪时元所刻。徐中行为汝宁知府以后

  • 国朝诗萃

    二十一卷。清潘瑛、高岑同辑。潘瑛生卒年事迹均不详。高岑,字岘亭,河南商丘人。生卒年亦不详。官丰城知县。著有《眺秋楼诗》。此集为清诗汇编。清代人选清代诗有不少著作,如沈宗伯《清诗别裁集》,陈维崧《箧衍集

  • 庸言录

    无卷数。清姚际恒(1647-约1827)撰。姚际恒字立方,号首源,浙江仁和(今杭州)人。姚际恒一生喜读书,治学甚勤,曾从事《九经通论》的撰述,越十四年而成,敢于批评前人不敢怀疑的经书。著有《好古堂书目

  • 春秋阐旨

    二卷。清蔡遴元撰。遴元,浯溪(今湖南祁阳)人。该书是作者研究《春秋》之作,主要阐发《春秋》中的“微言大义”及孔子“笔削之旨”。有清乾隆辛亥(1791)刊本。

  • 杨家将传

    见《南北两宋志传》。

  • 四书说约

    六卷。明孙肇兴撰。书首有王绩灿、李邦华序及肇兴所为《看书摘训》及《弁言》。《摘训》称以实字观义理,虚字审精神,言言能返证于自己,事事可实按之目前。《弁言》称“会神按脉,各从本章本句,讽咏玩味,觉指点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