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经史正音切韵指南

经史正音切韵指南

一卷。元刘鉴编撰。简称《切韵指南》。刘鉴字士明,关中(今陕西一带)人。另著《经史动静字音》,未见传本。刘氏生平不详。据其自序,此书成于元顺帝至元二年(1336年)。自序云:“仆于暇日,因其旧制,以成十六通摄,作检韵之法,析繁补隙,详分门类。并私述玄关六段,总括诸门,尽其蕴奥,名之曰《经史正音切韵指南》。与韩氏《五音集韵》互为体用,诸韵字音,皆由此韵而出也。”可见此图与金韩道昭《五音集韵》的关系是很密切的。韩氏《五音集韵》成于金泰和八年(1208年),它把《切韵》韵部合并了十四韵,是最早合并韵部的韵书。刘氏此图虽然受到韩氏韵书影响,但两书所并韵部并不完全相同,刘书并非完全依据《五音集韵》编制的,实际上刘书更接近《四声等子》,它所并各韵与《四声等子》基本一致。在韵图体式上,它与《四声等子》基本一致,全书也分十六摄;所注内转、外转亦与《等子》相同;只是各摄序次略有不同,《切韵指南》是通、江、止、遇、蟹、臻、山、效、果(假)、宕、曾、梗、流、深、咸。而《等子》则是通、效、宕(江)、遇、流、蟹、止、臻、山、果(麻)、曾(梗)、咸(深)。《切韵指南》列二十四图,较《等子》多出四图,它把“江”“梗”、“深”三摄独立列图,又把咸摄“严”、“凡”两韵分出别立一图。它所并的韵与《等子》基本一致,不同之处在于《等子》“江”“阳”、“盐”“添”“严”“凡”、“蒸”“庚三”“清”“青”分别相并;而《指南》“江”“阳”不并;“严”“凡”、“庚三”“清”“青”分别相并。声母方面《指南》与《等子》一致。总之,《指南》与《等子》的关系是很密切的,刘氏可能是按《等子》体制,填入《五音集韵》的韵字,编成了这部韵图。《切韵指南》受到《五音集韵》的束缚,是比较保守的。为了调和实际语音与《切韵指南》的矛盾,刘氏撰成《门法玉钥匙》,附于《切韵指南》之末。所列门法凡十三门:音和、类隔、窠切、轻重交互、振救、正音凭切、精照互用、寄语凭切、喻下凭切、日寄凭切、通广、侷狭、内外。这十三门是宋元以来等韵门法发展的集中概括,对韵图归等列字问题做了较为完备的说明。是书有明成化三年(1467年)释文儒刊本、明嘉靖四十三年(1564年)刊本、明万历十七年(1589年)刊本(附于《改并篇韵》)、清康熙二十三年(1684年)释恒远单刊本、康熙二十一年(1682年)刊本等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潘丰豫庄本书

    见《丰豫庄本书》。

  • 五经汇解

    题抉经心室撰。据考:这个人就是赵贤。赵贤,字子进,浙江钱塘人,光绪丙子年(1876)进士,曾任知县,分发江苏。生卒年不详。这本书本来称为《群经汇解》,由于考场上只考五经,故鸿文局的主人先索去五经刊印,

  • 芥隐笔记

    一卷。南宋龚颐正(生卒年不详)撰。龚颐正字养正,本名惇颐,因避光宗讳改。和州历阳(今安徽和县)人,一说处州遂昌(今属浙江)人。龚颐正以学问文章知名当世,曾著《元祐党籍列传谱述》淳熙中,为史院编辑《四朝

  • 春秋至朔通考

    二卷。清张冕撰。张冕,邵武(今福建邵武)人。精于天文历法,著有《春秋至朔通考》、《春秋初年岁星行表》、《春秋日食星度表》、《春秋日表》。《春秋至朔通考》一书对春秋时的冬至和朔日详加考证。该书有清嘉庆时

  • 太原县志

    十八卷,图一卷。清员佩兰修,杨国泰纂。员佩兰,字纫庵,河南闾乡县人。出身附监生,道光四年(1824)任太原县知县。杨国泰,字籍不详。此书成于道光六年(1826),全书十八卷图一卷,三十四类。分为:卷一

  • 丛刻三种

    十卷。不著编者姓名。收《再生纪略》二卷、《哭庙纪略》一卷、《觉觉哉笔记》七卷。《再生纪略》作者陈济生甲申年(1644)入京,时值李自成入京,清兵入关等明末国变,这里追记其事而成该书。《哭庙纪略》记顺治

  • 群经冠服图考

    三卷。清黄世发(生卒年不详)撰。黄世发,字弱中,晋安(今福建闽侯县东北)人。是书略以郑氏释礼,于弁服皆有通例,而散在诸注,读之茫无端绪,故仿李如圭《仪礼释宫》之意以类相比,使成条贯,自序称乾隆四十七年

  • 明儒讲学考

    一卷。清代程嗣章撰。程嗣章字元朴,号南耕,上元(今属江苏南京)人。全编总括明代诸儒家主要情况,介绍其源流、宗派、仕履、学说等情况。此书对了解明代儒家有一定帮助。

  • 读易易知

    三卷。清黄寅阶撰。此书编辑体例杂乱。书中删去了古注中“彖曰”、“象曰”、“坤卦文言曰”等字样,凡传辞与经文皆顶格,致使本不是一回事的经传、彖传、象传不分,揉杂在一起,忽而卦辞、忽而彖传、忽而小象、大象

  • 铜鼓书堂词话

    一卷。清查礼(1716-1783)撰。查礼,原名为礼、学礼,字恂叔,号俭堂,一号铁桥。宛平(今北京)人。乾隆元年(1736)登博学鸿词科,二十三年(1758)任户部主事。曾随军征金川,专司督运。后擢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