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玉尺经

玉尺经

四卷。旧本题元刘秉忠(?-1274)撰,明刘基(详见《国初礼贤录》)注。刘秉忠,原名刘侃,字仲晦,后更名子聪,于至元元年(1264)曾拜光禄大夫、太保等职,并更名刘秉忠,《元史》有传记其事迹。刘秉忠精于阴阳术数、相地等,曾帮助元世祖规划定建上都于龙冈及建大都城等。所以《玉尺经》一书,托名为刘秉忠所撰。刘基曾撰有《清类天文分野之书》,也善堪舆之道。故又称刘基为《玉尺经》一书作注。然注文中有“贵州北界”之语,永乐以后才有“贵州”之称,而刘基为明初人,不可能用后世之称,所以称刘基作注亦属托名。书中言万山起自昆仑,其入中华分为岳,为艮震巽三条,又说黄河界而西北丑艮行龙,长江限而东南巽辰起祖等,尽述山川地势龙脉水流古凶点穴之说。其书曾被堪舆家所重,以宣扬相地之法;也曾引起清代学者的讼争。清代蒋平阶作《地理辨证》,想以理气家言以辨证并肯定其说;而《四库提要》作者则称蒋氏所为“未免过当”,认为《玉尺经》是窃唐代杨筠松、宋代赖文俊两家“龙分顺逆,沙辨贵贱之绪论,参以臆说”,并称《玉尺经》“词虽澜翻,意实肤浅”,又称“平阶所纠,要不得谓之吹索”。《四库提要》据通行本,将其著录于术数类存目。现存《地理大全》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书经注

    十二卷。宋金履祥(1232-1303年)撰。金履祥字吉夫,号次农,学者称其为仁山先生,兰溪(今属浙江省)人,宋、元之际学者。金氏为王柏弟子,宋亡后入元不仕,专事著述。他曾搜集旧说,折衷己意,撰《尚书表

  • 周易拟象

    六卷。清黎曙寅撰。曙寅字健亭,汝州(今河南临汝县)人,乾隆时举人,官至六安知州。此书卷首有其子中辅序,称此书前后花费二十余年始撰成,凡十数易稿。书中首列邵子河洛及先后天诸图、启蒙诸说、卦变各图。自序云

  • 通制条格

    为元朝法令文书汇编《大元通制》的条格部分。《大元通制》颁行于英宗至治三年(1323),分四个部分:一、诏制,九十四条;二、条格,一千一百五十一条;三、断例,七百一十七条;四、别类,五百七十七条。全书已

  • 赖古堂藏书甲集

    十种,十四卷。清周在都编辑。周在都为清初河南祥符(今属河南开封)人,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。其父周亮工号栎园,为前明崇祯间进士,入清后官至户部右侍郎,终于江南督粮道,好古史图画,家中藏书极多,撰有《闽小纪

  • 鲁望集

    十二卷。明袁尊尼(1523-1574)撰。袁尊尼,字鲁望,江苏吴县人。嘉靖四十四年(1565)进士。官至山东提学副使。此集纯为七子之体,故王世贞序极称之。其诗多属朋友间问答,自我感怀之制,格局皆不大。

  • 隐公元年

    传 元年春,王周正月,不书即位,摄也。三月,公及邾仪父盟于蔑,邾子克也。未王命,故不书爵。曰“仪父”,贵之也。公摄位而欲求好于邾,故为蔑之盟。夏四月,费伯帅师城郎。不书,非公命也。初,郑武公娶于申,曰

  • 寒松阁集

    五种,二十卷。清张鸣珂(详见《说文佚字考》)撰。是书所收五种,《说文佚字考》四卷,本辞典有专条介绍,可参阅。《疑年赓录》二卷,考列清代著名人物四百余人之生卒年,辑为两卷。钱大昕有《疑年录》四卷,取古今

  • 含素子麈谭

    十卷。明朱清仁(生卒年不详)撰。朱清仁,号怀白,别号含素子,黄州(今属湖北省)人,流寓南昌为道士。撰有《含素子麈谭》十卷。此书分条札记,依类分为《行品》、《玄真》、《圣居》、《佛说》、《审世》、《博记

  • 道德真经藏室纂微开题科文疏

    五卷。元薛致玄(生卒年不详)撰。薛致玄,字庸斋,官至河南路提学,赐号太霞老人(见《道德真经集义》卷中)。此书共分两部分,第一部分为杨仲庾《道德真经藏室纂微开题》和陈景元《道德真经藏室纂微》十卷。《道德

  • 宪章录

    四十七卷。明薛应旂(详见《宋元资治通鉴》)撰。所载上自洪武,下至正德,以续其作《宋元资治通鉴》。然所采史料多出于杂书,故缺乏甄别,失之于轻率。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有明万历刻本四十六卷,其卷三十九为上下两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