温故录
一卷。此书题满洲长庚,盖即纂辑之人。其人生卒、籍贯、事迹均不详。书无序例,先立题目,然后引群经释题,再引众说来释经。题目有“五教”、“三物八刑中和“教学之法”、“考校之法”、“乡官书考之法”、“宾兴”、“六礼七教八政”、“四术”、“乡学简不率教”、“乡学升士”、“国学简不率教”、“辨论官材”。其内容大旨为杂述古代兴学育材之法,以正学子的治经趋向,题曰“温故”,寓意可知。《温故录》有光绪三十三年活字印本。
一卷。此书题满洲长庚,盖即纂辑之人。其人生卒、籍贯、事迹均不详。书无序例,先立题目,然后引群经释题,再引众说来释经。题目有“五教”、“三物八刑中和“教学之法”、“考校之法”、“乡官书考之法”、“宾兴”、“六礼七教八政”、“四术”、“乡学简不率教”、“乡学升士”、“国学简不率教”、“辨论官材”。其内容大旨为杂述古代兴学育材之法,以正学子的治经趋向,题曰“温故”,寓意可知。《温故录》有光绪三十三年活字印本。
十卷。清杨引祚纂修。杨引祚,湖广沔阳州人,进士出身,康熙十一年(1672)任宁海州知州。《宁海州志》,创修于明嘉靖二十六年(1672)知州李光先,此志为二修。《宁海州志》康熙十一年刻本。全书十卷,分为
二卷。唐颜元孙撰。是本乃顺治进士柏乡魏裔介所刊。《四库提要》列入《存目》,称为“别本”。它与湖本、蜀本不同:一是卷端加以考证,或题为“炎武按”,当是顾炎武之语;或不标姓名,不知出于谁手,可能就是魏氏所
三卷。原题轩辕黄帝制。此书卷首有《序》,称轩辕黄帝于大山石匣中得“元始天尊《混元三皇玉诀阴符经》”,取出开看,尽为天文篆书,三百余字,分为三卷:上卷天皇、中卷地皇、下卷人皇。黄帝与百官议此经,皆不明经
十卷。清傅燮鼎撰。傅燮鼎,字铁椽,湖北崇阳人。九宫山跨吴楚境。其阳为江西武宁。阴为湖北通山。山上坦而凹,四峰五岭,周围环绕。明隆庆戊辰,崇阳王角峰撰《九宫山志》。明季版毁于兵乱。清顺治丙申至乾隆丁亥,
八卷。明薛瑄(1386-1464)撰。薛瑄,字德温,号敬瑄,河津(今属山西)人,永乐十九年(1421)进士,除御史,官至礼部侍郎、兼翰林院学士。著有《河汾集》、《读书录》(已著录)。是集凡八卷,首卷收
三卷。清黄世发(生卒年不详)撰。黄世发,字弱中,晋安(今福建闽侯县东北)人。是书略以郑氏释礼,于弁服皆有通例,而散在诸注,读之茫无端绪,故仿李如圭《仪礼释宫》之意以类相比,使成条贯,自序称乾隆四十七年
二十一卷。不著编辑者名氏。《书录解题》称:世传孙洙巨源于佛寺经龛中得之唐人所藏。所录诗赋杂文,自东周迄于南齐,凡二百六十余首,皆史传、《文选》所不载。然所录汉、魏诗文多从《艺文类聚》、《初学记》删节之
二卷。不著编者姓名。所谓“演禽”为占卜之一法,以星、禽推测人之禄命吉凶。《演禽通纂》即为以演禽法推卜休咎之书。上卷载三十六禽歌,天干拟象所取化道、地支拟象所取化道及六十甲乙总取化道,以及旬头、胎命、流
五卷。清阮元撰。阮元(1764-1849),字伯元,号芸台,江苏仪征人。乾隆五十四年(1789)进士,著名经学家、目录学家。在任职浙江巡抚期间,曾经广泛搜求“四库”未收的重要古籍,每获一书,即请属员鲍
十卷、续谈 五卷。明陈师(详见《览古评语》条)撰。此书是陈师自永昌罢归,寓居僧舍时所作,因此以“禅寄”为名。此书成于明万历二十三年(1595年),《笔谈》十卷,分三十二类,并附以杂著数篇。《续谈》五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