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法源寺志稿

法源寺志稿

六卷。清黄维翰撰。黄维翰,(1866-1930)字申甫,江西崇仁县人,光绪二十一年(1895)进士,授兵部主事、总办职方司、派办处、兵学馆等处事,曾任黑龙江呼兰府知府、龙江知府。著有《呼兰府志》、《黑水先民传》、《题柱集》、《渤海国志》、《蒙服志》、《十年历代人生年表》、《江西疆域志》、《豫章大事记》、《稼溪文存》、《武昌起义往事本末》。已刊未刊者共十余种。法源寺位宣武门外,唐贞观十九年(645),唐太宗悯东征士卒战亡,收其遗骸,葬幽州人,城西四十里,名哀忠墓,又于城内建悯忠寺。清雍正十一年(1733),发币重修,世宗赐匾改名法源寺。其后住持道阶王树根撰寺志,王因老病,稿实出于黄维翰之手,末及缮正。全志共六卷,分兴建、法系、寺产、名迹、遗事五门,新城王世钧、蒙古鲍延堉校。第一卷兴建篇,自唐贞观创寺起,至清雍正改名,历述史思明建东西两塔,张不矜、苏灵芝撰《塔颂》,张仲武、李匡威及沙门善制等,移藏舍利石函,李可举造观音阁,清世祖命建戒坛,圣祖御题藏经阁等匾,世宗发币重修,赐换法源寺匾,及殿堂位置,碑志题咏。其纪寺前迤东大悲院,寺后荒地迤西,至教子胡同官道,为史思明建塔基址。第二卷法系篇,开山第一代无考,从唐景福前僧明鉴,至现代道阶止。内有辽代悯忠古德慈智大师,葬于今城南慈悲庵,即陶然亭北。所树石幢,洋言姓氏邑里,而未纪法名。第三卷寺产篇,纪寺有六十六顷田,分在大兴、宛平、房山、安次、固安五县。每县各列田亩佃户租课表。第五卷古迹篇,一金石,述宋代谢枋得所见寺壁久佚的曹娥碑,至光绪中叶住持静涵虚心图刻石。二书画,有明仁宗所颁《华严经》八十一卷,永乐十七年(1419)刻本,最后为王闿运《留春图》。三花木,法源寺丁香最闻名,唐槐树、宋松柏及西院象槐枯本,皆最古之木,现俱存在。第六卷遗事篇,自唐太宗建寺荐亡,至近代道阶开堂传戒,共数十事。其中三鹊衔铜佛送寺、蜘蛛结幔,为最灵异之事。以上各篇,凡有士夫题识吟咏,皆附各篇各本事之下,不另立篇目。此志体例,叙述有法,精而不滥,是最佳的志乘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事编内篇

    六卷。明孙慎行(1564-1635)撰。孙慎行字闻斯,号淇澳,武进(今属江苏)人。学者。万历进士,授编修。累擢礼部右侍郎。天启初召擢礼部尚书,后托病归。《明史》本传称其“操行峻洁,为一时缙绅冠”。有《

  • 东方学会丛刊初集

    十二种,二十九卷。清末民国罗振玉(详见《云窗丛刻》)编。丛书是罗振玉旅居天津时刊印的。收入古写本《贞观政要》残卷、日本宽文刻本《帝范》二卷、《臣轨》二卷、明人钞本《四夷馆考》二卷、手稿本清王鲲《话雨楼

  • 周易虞氏义

    九卷。张惠言撰。此书系张惠言探究虞氏易之成果。据称作者穷探力索,积三年始成。李鼎祚《周易集解》集汉魏以降诸家易说,唯以虞氏义最详,惠栋探研古义,作《周易述》未能尽通。张氏继之而起,以虞氏为宗,以阴阳消

  • 集古梅花诗

    ① 二卷。明沈行(约1424年前后在世)撰。沈行字履德。钱塘(今杭州)人。生平事迹均不详。此诗集上卷为七言律诗一百二十首;下卷为七言绝句二百四十首,集唐宋元人诗句以咏梅花。首有弘治十年(1479)夏时

  • 别本缘督集

    十二卷。宋曾丰(约1184年前后在世)撰。曾丰,字幼度,乐字(今属江西)人。生卒年均不详,约宋孝宗淳熙中前后在世。乾道五年(1169)进士。官至知德庆府事。曾丰所撰《缘督集》岁久无传,《四库全书总目》

  • 画眉笔谈

    一卷。清陈均撰。陈均,字康畴,歙县(今安徽歙县)人,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。著作有《画眉笔谈》。是书主要内容为记载豢养画眉之事。书中内容并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,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》将其列入存目,不过只是

  • 说文五翼

    八卷。清王煦(1758-?)撰。王煦字汾泉,号空桐,上虞(今属浙江)人。乾隆间举人,官通渭知县,后主讲朗江书院。勤于经学,精研文字训诂,著作尚有《小尔雅义疏》、《国语释文》、《文选七笺》等。此书意在订

  • 易经图说辨正

    二卷。清彭申甫撰。详见《周易解注传义》。

  • 易纬辨终备

    案“辨终备”,一作“辨中备”。《易纬》之一。已佚。撰者不详。四库馆臣考证,《后汉书·樊英传》注,《易纬》凡六,《稽览图》、《乾凿度》、《坤灵图》、《通卦验》、《是类谋》而终以此篇。马端临《经籍考》皆称

  • 禹贡本义

    一卷。杨守敬(1839-1915年)撰。杨守敬字惺吾,号邻苏,湖北宜都人,清末民初的历史地理学家。清同治年间举人,光绪年间曾作为黎庶昌的随员出使日本,撰有《日本访书志》,并影印模刻成《留真谱》和《古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