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本草备要 医方集解

本草备要 医方集解

不分卷。清汪昂(1615-1694)撰。汪昂字訒庵,休宁(今安徽休宁)人。早年业儒,后弃举业,笃志方书,专攻医药。博采广搜,网罗群书,精穷蕴奥,或同或异,各存所见,以备考稽。善采众家之长,尤长本草与方剂。著有《汤头歌诀》、《素问灵枢类纂约注》、《勿药元诠》、《本草易读》、《本草医方合编》、《脉草经络五种汇编》、《增评童氏医方集解》等书。汪氏著述理法主要宗《内经》等古典医籍,皆浅显扼要,流传较广,不但在当时起到普及推广医学的作用,至今仍有其实用价值,汪氏对传入我国的西医学态度较为开明,认为西医虽不明气化,但对形态的论述较为明确。他还记述“脑为元神之府”、“灵机记性在脑”等说,为中西汇通之先声。《本草备要》撰于康熙三十三年(1694)。作者认为有些本草书籍内容“备而不要”,或又“要而不备”,故取材《本草纲目》与《神农本草经疏》等书,撰成此编。汪氏在此书自序中称:“特裒诸家本草,由博返约,取适用者凡四百品,汇为小帙,某药入某经,治某病,必为明其气味形色,所以主治之由。闻附古人最恶兼施,制防互济,用药深远之意。而以土产、修治、畏恶附于后,以十剂宣通补泻冠于前。既著其功,亦明其过,使人开卷了然。”书中首论药性总义,次分草、木、果、谷菜、金石、水土、禽兽、鳞介鱼虫、人等八部分,共载药四百七十八种。以后增订时又补入药品六十种。对各药性味、归经、主治、禁忌、配伍以及用法进行讨论。对一些药物采集时间、同物异名、真伪鉴别以及药物炮制等亦作简要介绍,并附图四百余幅。论药虽采众家之说,但又有个人创见。书中以药性病情互相阐发,由博返约,既备且要,为医家所喜用。但因汪氏本人不是临床医生,杂揉诸说,无所折衷,因而难免有承误之失。此书单行本有康熙三十三年(1694)保阳文富堂刊本,乾隆五年(1704)天德堂刊本,咸丰七年(1857)文质堂刊本,1938年上海广益书局铅印本。《医方集解》撰于康熙二十二年(1683),乃汪氏为使读者辨证选方,治有轨则,不致攻补误用,乃选录古今医籍中常用方剂七百余首,分为正方与附方而撰。约十六万余字。内容分补养、发表、涌吐、攻里、表里、和解、理气、理血、祛风、祛寒、清暑、利湿、润燥、泻火、除痰、消导、收涩、杀虫、明目、痈疡、经产等二十一门方剂。后附《救急良方》、《勿药元诠》。正方三百余方,大多出于王肯堂之《证治准绳》,而从其他医籍中增采者更多。每门方剂首述功用,后述每方适应证、药物组成、附方加减、方义解释等。同时对有关病源、脉候、脏腑、经络、药性、服法、治法无不毕备,作者自己的意见则以“昂按”注明。理论联系实际,为一部应用较广的方剂书,对临床颇有参考价值。收方完备,分类合理,注释扼要,影响很大,以后解方之书,大抵不出本书范围。单行本有康熙四十三年(1704)刻本、光绪五年(1879)扫叶山房刻本、1959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铅印本,合订本有《本草医方合编》本、瓶花书屋重刊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茹古略集

    三十卷。明程良孺(生卒年不详)撰。程良孺著有《读书考定》。本书的体例如同《事类赋》。全书三十卷,共计为三百九十四篇。每篇皆采撷华美的词语,联为偶语。书的自序称不奇不已,不幽不已,不僻不已,不合其奇者、

  • 白雪堂诗

    一卷。明李嵩(约1636年前后在世)撰。李嵩,字影石,河北枣强人。生卒年不详。天启二年(1622)进士。官累山西、湖广盐察御史、布政使。著有《按晋疏草》。此集乃其巡授湖广时所刻,故以郢中白雪为名。共古

  • 周易图

    五卷。清端木国瑚撰。此书共有一百多幅图,图后附有解释文字,皆奇形异状,眩人耳目。究其同类之图变化不大,如开卷易有太极十图,皆为圆图,所不同者只在圆图中间的线条曲与直、横与竖微有不同而已。其它与此相似,

  • 经义悬解

    五卷。清徐寿基撰。寿基字桂珤,江苏武进(今江苏省武进县)人,生卒年不详。光绪六年(1880)进士,官山东某县知县。此书侧重考订经书中悬而未决的问题。作者用力虽勤,且有个别可取之处,但疏略不少。如《论语

  • 化书

    又名《齐丘子》、《谭子化书》,六卷。南唐谭峭(生卒年不详)撰。谭峭字景升,五代泉州(今属福建)人。早年爱好诸子、黄老之学,不求仕禄功名,后出游终南山,并遍历名山,不复归故里。师事嵩山道士十余年,得辟谷

  • 六经奥论

    六卷。旧题宋郑樵(详见《通志》)撰,清以来学者多不赞同。有人认为此书实吕祖谦(详见《古周易》)撰,明中叶以后有好事者刊其书,题郑樵撰,借重其名以行其书(胡玉缙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正》)。有人认为题郑樵

  • 中西纪事

    二十四卷。清夏燮(1800-1875)撰。夏燮,字谦甫(父),一字季里,别号江上蹇叟、谢山居士。安徽当涂人。道光举人,历职安徽青阳、直隶临城训导,湖南安仁知县。咸丰年间充两江总督曾国藩幕府。承父学,慕

  • 宜城县续志

    二卷。清李连骑、舒善庆修,姚德华纂。李连骑直隶威县(河北威县)人,拔贡。舒善庆,浙江奉化人,监生,两人先后官宜城知县。姚德华,字宝丞,本县人,光绪二年(1876)孝廉方正。县志于同治五年(1866)知

  • 小学余论

    二卷。清周春(1729-1815)撰。周春字松霭,晚号黍谷居士,海宁(今属浙江)人。乾隆进士,官岑溪知县。著作尚有《十三经音略》、《代北姓谱》、《辽金元姓谱》、《杜诗双声叠韵谱括略》等。此书上卷论字学

  • 陶渊明集

    八卷。东晋陶潜(365或372-427)撰。陶潜字元亮,入宋更名潜,字渊明,世称靖节先生。浔阳柴桑(今江西九江)人,陶侃曾孙。少有高趣,家贫好学,有大志。曾著《五柳先生传》以自比。历任江州祭酒、镇军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