木庵藏器目
一卷。不著编书人姓名。成书年月也无记载,书首页署有丙申正月。是编所辑,系安徽歙县程木庵所藏彝器的目录,共著录五十四器。程木庵之子程守恭,曾以拓本分送给一些金石学家,故在他们的书内均录有若干木庵藏器。吴式芬《捃古录》所载,其书内属于木庵藏器的鲜敦盖、节钺卣、丙午爵、子孙父庚爵、刘主洗、博山炉诸器,而这些在此书中却未录。还有一些彝器,本书录名与吴氏书不同。本书传本有光绪二十二年(1896)江氏“灵鹣阁”丛书刊本。
一卷。不著编书人姓名。成书年月也无记载,书首页署有丙申正月。是编所辑,系安徽歙县程木庵所藏彝器的目录,共著录五十四器。程木庵之子程守恭,曾以拓本分送给一些金石学家,故在他们的书内均录有若干木庵藏器。吴式芬《捃古录》所载,其书内属于木庵藏器的鲜敦盖、节钺卣、丙午爵、子孙父庚爵、刘主洗、博山炉诸器,而这些在此书中却未录。还有一些彝器,本书录名与吴氏书不同。本书传本有光绪二十二年(1896)江氏“灵鹣阁”丛书刊本。
不分卷。清刘景伯(1795-?)撰。景伯字石溪,内江(今四川内江)人,道光二十四年(1844)大挑,官新都学使。潜心经学,尤深于《春秋》,著有《枕经堂文集》四卷,《春秋提纲》是集中的一种。该书分为二十
一卷。清饶一辛撰。饶一辛字冶人,南城人。此书成于雍正三年(1726)。共有七个图说,周易统天旋卦赋一,说卦传论一,纳音五行论一,古今本得失论一。对于周子太极图、邵子先天图多有攻击驳斥,而饶一辛自己造的
不分卷。清张之洞撰。张之洞(1837-1909),字孝达,号香涛,河北南皮人,著名目录学家。同治二年(1863)一甲三名进士,官至两广总督、湖广总督、军机大臣。卒后,谥文襄。该书为其督学四川时,令其幕
一卷。英国傅兰雅(详见《化学卫生论》)译。傅兰雅曾译《化学卫生论》,详论饮食卫生。此书则详论居宅卫生。傅兰雅取材于柯氏丛书,分六部分,分别论述屋内通风与生热各法、城内通水之法等内容,并附有六十五幅图。
八卷。清袁仁林(生卒年不详)撰。袁仁林,字振千,三原(今陕西省三原县)人。明代研究《周易参同契》的学者杨慎,声称于南方掘地得石函中《古文参同契》,后有蒋一彪集诸家之说为其作《集注》。袁仁林认为《参同契
二十四卷。明吴廷(生卒年不详)辑。吴廷(即吴廷羽),字左干,安徽休宁人。吴廷羽善画佛像。其子吴用卿喜收法书名画,吴廷羽便据之编辑《余清斋帖》。该帖正帖十六卷,续帖八卷,其中所收书迹多经董香光和杨明时鉴
二卷。晋袁准撰。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。清马国翰辑。袁准有《丧服经传注》,已著录。《隋书·经籍志》儒家,《袁子正论》十九卷。《旧唐书·经籍志》作二十卷,或并其目以计之。严可均认为此书是在魏时所作。《魏志》
五曰:善学者若齐王之食鸡也,必食其跖数千而后足,虽不足,犹若有跖。物固莫不有长,莫不有短,人亦然。故善学者,假人之长以补其短。故假人者遂有天下。无丑不能、无恶不知。丑不能,恶不知,病矣;不丑不能、不恶
无卷数。清杨雍建撰。杨雍建(1631-1704),清浙江海宁人。字自西,一字以斋。顺治乙未(1655)进士,授广东高要知县,召授兵科给事中,陈广东八害,皆切中时弊,历三垣三载,疏前后三十上,曾一日而上
一卷。吴殷基撰。其生卒年不详。清马国翰辑。殷基字德嗣,云阳(今陕西淳化县)人。《吴志·顾邵传注》云:“殷礼子基作《通语》曰:‘礼字德嗣,云云。’”又引文士传曰:“礼子基以才学知名,著《通语》数十篇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