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春秋通说

春秋通说

十三卷。黄仲炎(生平不详)撰。黄仲炎字若晦,永嘉(今属浙江)人,宋代经学家。穷经笃古,老而不第。黄氏不是朱熹门人,但其说却以朱熹为宗。黄氏认为:“《春秋》者,圣人教诫天下之书,非褒贬之书也。何谓教?所书之法是也;何谓戒,所书之事是也。”他批评三传以《春秋》有褒贬之说,认为那些以《春秋》书人书名或去氏或去族为贬恶,书爵书字或称族或称氏为褒善,以日月地名之或书或不书皆寓意褒贬之人“质诸此而彼碍,证诸前而后违,或事同而名爵异书,或罪大而族氏不削,于是褒贬之例穷矣。例穷而无以通之,则曲为之解焉,专门师授,袭陋仍讹。”又指出汉以来治经者大都“争辩于褒贬之异,究诘于类例之疑”,结果反使“《春秋》大义隐矣。”此论正切中汉唐以来治《春秋》者之通病。又论三传之源,认为《左传》作者的楚左氏倚相之后裔,而《公羊》、《穀梁》则出处不明,因而三传皆不是“亲受经于圣人者”,故“于说经首失其义”。三传之中,只有《左传》“尚可考”。可见黄氏尊经而轻传,尊《左》而轻《公》、《穀》,此与黄氏重史实有关。此书成于宋理宗绍定三年(1230),现存有宋刻本、清《通志堂经解》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维天之命

    维天之命,於穆不已。於乎不显,文王之德之纯。假以溢我,我其收之。骏惠我文王,曾孙笃之。

  • 汪梅村先生文集

    十二卷。《文外集》一卷。清汪士铎(1803-1889)撰。汪士铎字振庵,别字梅村,号悔翁。江宁(今江苏南京)人。道光年间举人,后授国子监助教衔。士铎工诗,善算,长于绘画,精史志舆地之学,著有《水经注图

  • 于湖词

    三卷。宋张孝祥(1132-1169)撰。张孝祥字安国,历阳乌江(今属安徽和县)人。其生平详见《于湖集》(辞目)。此书又名《于湖先生长短句》、《于湖居士乐府》。宋史《艺文志》载其词一卷。陈振孙《书录解题

  • 西岩集

    二十卷。元张之翰撰。之翰字周卿。生卒年不详。晚号西岩老人,故以西岩名集。邯郸(今属河北)人。至元末自翰林侍讲学士知松江府事,有古循吏风。时民苦荒,租额以十万计,之翰力除其弊,得以蠲除。生平著述甚富。其

  • 备急千金要方

    九十三卷。唐孙思邈(581-682)撰。孙思邈,自号孙真人,京兆华原(今陕西耀县)人。自幼苦读,博览群书,通经史百家之说,尤精医药之学。孙思邈因病成医,寿逾百岁,有八十余年临床经验,在中国医学史上留下

  • 冕服考

    四卷。清焦廷琥(生卒年不详)撰。廷琥为江苏江都县(今江苏江都)人。父焦循,举人,著述甚富,有《易通释》、《孟子正义》诸书三十余种。廷琥,字虎玉。诸生,能读书,传父业,著有《益古演段开方补》一卷及《蜜梅

  • 大学问

    一卷。清毛奇龄撰。毛奇龄详《仲氏易》条。该书乃毛氏为答其门人邵廷采之问而作,据其所作《大学知本图说》敷衍之,大旨仍主王阳明“致良知”。

  • 孝经刘氏说

    一卷。齐刘(434-489)撰。清马国翰编辑。刘字子珪,沛国相(今安徽淮北市西)人,南朝齐经学家。著述有《周易乾坤义》、《周易系辞义疏》、《毛诗序义》等。《孝经刘氏说》隋唐志皆不载。邢昺正义序中言及,

  • 平度州乡土志

    十五卷。清张世卿修,王崧翰纂。张世卿,光绪三十四年(1908)任平度州知州。王崧翰详见光绪《平度志要》。光绪末年,创行新政,废科举,立学校。由于各小学无完善的历史地理教科书,就由学部立纲分类,命各县作

  • 乐述

    三卷。清毛乾乾撰。乾乾字心易,别号匡山隐者,精天算之学,著述甚丰。此书前有张沐、潘元丰序及自序,共分三卷:上卷为审音第一,论述五声十二律次序、度数、积实及律管空谷成围径法、律管勾股求围径、律管弧矢验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