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卷。宋洪刍(约1109年前后在世)撰。洪刍,字驹父,南昌(今江苏南昌县)人,生卒年不详。绍圣元年(1094),进士。靖康中,官至谏议大夫,后谪沙门岛而卒。与兄朋、弟炎、羽俱有才名,世称“四洪”。刍尤
四卷。清张鸣珂(1829-1908)撰。鸣珂字公束,号玉珊,浙江嘉兴人。咸丰拔贡,官江西奉新知县,著有《寒松阁集》。是书搜辑赵宦光、顾炎武、毛际盛、惠栋、段玉裁、江声、江沅、王念孙、桂馥、许瀚、严可均
十一卷。清刘声木撰。刘声木,字十技,安徽庐江人。孙星衍、邢澍合著的《寰宇访碑录》,有些一石两见(标在两个地名下),有些在书中重出。李宗灏、罗振玉等人都有校勘记或刊误。刘氏此书,出于两家之后,故立说亦较
一卷。清陈怀(1877-1922)撰。陈怀(《贩书偶记》为陈怀孟、误)原名商,字辛白,又字孟冲,浙江瑞安人。清末任永嘉三溪书院监督,瑞安翼圣学堂、两广方言高等学堂、优级师范学堂历史教习,浙江参议厅议员
二卷。清王夫之(详见《四书考异》)撰。是书《四库总目》不存。书中“壹是”一条,谓壹即专壹,壹是犹舍专此,对齐治平而言。“三年之丧”一条,谓三年之丧非即父母之丧,《春秋传》王一岁而有三年之丧二焉,谓后与
一卷。宋赵崇绚(生卒年不详)撰。赵崇绚字元素。据《宋史》宗室世系表,可能是简王元份的第八世孙。其父赵汝适,曾编写了《诸蕃志》。书前作者自称汴人,意为不忘其本。本书为作者杂采古事,偶然记录,编辑而成。其
一卷。《补遗》三卷。明聂大年(1402-1455)撰。大年为明代文学家。字寿卿。临川(今属江西)人。宣德末由经明行修荐授仁和县学训导,改常州府学,再升仁和教谕。景泰六年(1455)朝廷有史事,征其入翰
十卷。明吕楠(见《泾野子内篇》)撰。此书前有吕楠自《序》,称初得《二程全书》,以其浩大繁博,初学者难于观览。因此抄出心所好者,集为八卷,共二十九篇。卷首列程子门人姓名。所抄不分门类,亦不叙先后,仍以《
不分卷。清王吉相撰。王吉相字天如,邠州(今陕西邠县)人。吉相曾问业于李中孚,潜心于性命之学。是书大概系其家居养病时所作。自序谓“心解者何?解心也。治心而不解心,恐讲习讨论之总无当于心”。其书自抒心得,
①二十二卷,首一卷,附录一卷。宋卢宪纂。卢宪,字子章,天台人。官镇江府学教授。嘉定六年(1213)修,此书成于作者任上。原书已佚,后有人从《永乐大典》内辑出。此志于六朝行政沿革和职官变更记之甚详,对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