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易图明辨

易图明辨

十卷。清胡渭(1633-1714)撰。胡渭原名胡渭生,字朏明,号东樵,浙江德清人。十五岁为县学生,然乡试屡不第。于是专心研究古代经典,尤长于历史地理。曾著《禹贡锥指》二十卷,康熙召至南书房赐宴,并书“耆年笃学”四字赐之。此书为其《易》学代表作,专为辨别鉴定图书之学与《周易》的关系而作。陈抟推阐易理,以大衍之数作五十五点之图以当河图,取《乾凿度》太乙行九宫法造四十五点图,以当作洛书。归其图于伏羲,反谓《易》由图作。又以《说卦》“天地定位”之文演为乾南坤北八卦方位称为先天图。朱熹《易学启蒙》和《易本义》前面九图承接其说。后人多沿其说,惑乱《易经》。但同时袁枢、薛季宣皆有不同的议论。元代陈应润作《爻变义蕴》,开始指称先天各图是道家假借易理作为修炼法术。吴澄、归有光等也相继排击,各有不同的论述。清朝毛奇龄作《图书原舛篇》,黄宗羲作《易学象数论》,黄宗炎作《图书辩惑》,争论特别激烈。但各人均各据所见,攻击对方罅漏之处,尚未能穷究追溯《易》之本末。胡谓认为《诗》、《书》、《礼》、《乐》、《春秋》皆不可无图,唯《周易》则无所用图,六十四卦、二体六爻之画即是其图。图书之学乃丹家之说,非出于《易》,不过依仿而托之,离之则双美,合之则两伤。此书卷一辨别河图洛书,卷二辨析五行九宫,卷三辨《周易参同契》、先天太极,卷四辨龙图及易数钩隐图,卷五辨启蒙图书,卷六、卷七辨先天古易,卷八辨后天之学,卷九辨卦变,卷十辨象数流弊。均引据旧文,互相参证,用以堵住依托者之口舌,使学习者知晓图书之说,尽管言之有故,执持有理,但是修炼、术数二家旁分易学之支流,而不是作《易》的根底。卷首有万斯同《序》及自作《题辞》一篇。收入《四库全书》、《皇清经解续编》。有耆学斋刻本、《守山阁丛书》本、《奥雅堂丛书》本。近四川巴蜀书社有新标点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穀梁传补注

    一卷。清姚鼐(详见《左传补注》)撰。该书是作者所撰《三传补注》中的一种。作者治《春秋》贯通三传,不专守一家之说,往往引三传互相证明,择其义长者从之。该书引《左传》、《公羊传》之说以证《穀梁传》之义,对

  • 李太白诗选 杜少陵诗选

    李太白诗选五卷,杜少陵诗选六卷。张含辑。张含字愈光,永昌(云南保山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正德二年(1507)举人。主要活动在正德、嘉靖年间。他与杨慎、杨子云等,人称“杨门六学士”。但布衣终身。《四库全书》

  • 金銮琐记

    一卷。高树(1848-?)撰。高树,字蔚然,别号珠岩山人。四川泸州人。光绪年间进士,官至锦州府知府。辛亥革命后,留京师。《金銮琐记》系仿成都胡延砚生《长安宫词》而作,凡为七言绝句一百三十一首,补遗六首

  • 朱子不废古训说

    十六卷。附朱注引用文献考略四卷。清李中培撰。李中培字根五,广东梅县(今广东梅县)人。是书系中培在《朱子不废古训说》课稿基础上参稽群籍而成。首叙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及《礼记》、《中庸》、《大学》各注疏源流

  • 奉节县志

    三十六卷首一卷,清曾秀翘修,杨德坤等纂。曾秀翘字仲成,南丰人,进士,曾任奉节县知县。杨德坤,字子静,长寿人,举人,曾任奉节县教谕。奉节附郭夔城,郡志即县志,然郡志兼各属县,指本境详略自殊。曾秀翘任县令

  • 禹贡汇解

    六卷。清洪兆云撰。洪兆云字虞卿,湖北黄冈人。本书有其从子洪良品序。书之大要是按照九州的次序,汇集《禹贡》诸家解说。至于和《禹贡》不相吻合的,则全部收录于卷首,称之为“考辨略”。本书开篇还有《九州歌》、

  • 堪斋诗存

    八卷。清顾大申(约1662年前后在世)撰。顾大申本名镛,字震雉,一字见山,华亭(上海松江)人,生卒年均不详。顺治九年(1652)进士。授工部主事。曾辑有《毛诗》、《楚骚》及《文选诗》、《唐人诗》。自著

  • 终太山人集

    十卷。明艾穆撰。艾穆为明诗文作家,字和甫,一字熙亭。平江(今属湖北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嘉靖三十七年(1558)举人。授阜城教谕,入为国子助教,升刑部主事,进员外郎。因弹劾张居正父死夺情被杖,谪戍凉州。张

  • 海昌备乘

    五十二卷,图一卷,附录二卷。清钱泰吉纂辑。钱泰吉(1791-1863),字辅宜,号警石、深庐,嘉兴人。清代著名经学家、文献学家,对方志学尚有一定研究。曾官达海宁训导二十七年,后主讲安澜书院。泰吉好藏书

  • 孝经句解

    一卷。元朱申(生卒年不详)撰。朱申,详见《周礼句解》条。该书注释极其浅陋,如“子曰”释“孔子言曰”。当为乡塾课蒙之本,不足以说是“诂经”之书。卷首题《晦庵先生所定古文孝经句解》。而书中以今文章次标列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