懿畜前编
不分卷。懿畜后编不分卷。明黄道周撰,无序例。前编自汉至宋取诸葛亮、魏征等十二人为传,后编取明朝杨士奇、李贤、彭时等四十余人为传。庄起俦撰《道周年谱》称曰:“二编皆总厥大义,或详或略,非复史臣之所能到。”考后编入传者有在道周去世后的史实写进,必有他人附益者。现存有旧抄本。
不分卷。懿畜后编不分卷。明黄道周撰,无序例。前编自汉至宋取诸葛亮、魏征等十二人为传,后编取明朝杨士奇、李贤、彭时等四十余人为传。庄起俦撰《道周年谱》称曰:“二编皆总厥大义,或详或略,非复史臣之所能到。”考后编入传者有在道周去世后的史实写进,必有他人附益者。现存有旧抄本。
二十卷。金李杲(详见《内外伤辨惑论》)等撰,编辑人不详。此书为丛书,共十种,包括金李杲《内外伤辨惑论》三卷,《脾胃论》三卷,《兰室秘藏》三卷,宋崔嘉彦撰、李杲校评《崔真人脉诀》一卷,元朱震亨《局方发挥
二十八卷。近人戴锡章撰。编年史西夏史书。锡章字海珊,开县人。曾入史馆任职。赵尔在是书序中称“纪盖本张氏鉴《西夏纪事本末》、吴氏广成《西夏书事》、陈氏昆《西夏事略》而增辑之者,益以丛刊搜猎之广使一代得失
一卷、附《青囊序》一卷。旧本题唐杨筠松(详见《撼龙经》)撰,《青囊序》是杨筠松弟子曾文(生卒年不详)撰。曾文辿,相传为赣水(今属江西省)人,因得杨筠松之术,后传于陈抟。撰有《青囊序》一卷。《青囊奥语》
五种,十五卷。潘祖荫(详见《滂喜斋丛书》)编。此丛书刻印了其先人潘世恩撰写的《思补堂笔记》,《思补堂笔记》分为荣遇、述德、循陔、思源、掌故、文衡、管间、易名等八项,分列八卷,记载所见所闻,详实可信。其
三十七卷。清末民初郭则沄(1881-1922)编。郭则沄,字啸麓,号蛰云,又号蛰园,别署遁圃老迂、龙顾山人、云淙花隐。室名栩楼、枕石楼、龙顾山房。原籍福建闽侯,生于台湾,长于北京。光绪二十九年(190
十八卷。清方中履(生卒年不详)撰。中履字素北,方以智之子,桐城(今属安徽省)人。此书皆为考证之文,每部分标题即为作者的主要论点。一至三卷论经籍,四至九卷论礼制,十卷论氏族姓名,十一卷论乐,十二十三卷论
一卷。清李元庚(生卒年未详)撰。元庚字辛樵,山阳(今江苏淮安)人。明朝末年,东林党人除在江南立复社外,在江北的淮安还有规模较小的望社。咸丰年间,元庚检阅范眉生《诗苑天声集》,书中列望社姓氏三十八人,其
八卷。黄达劭(生卒年不详)撰。达劭,湖南湘潭人,字吉棠,清代诸生,卒于民初。是诗稿卷一至二,为同治十一年(1872)至光绪三十三年(1907)作品,收诗二百二十五首,为前一集。卷三至四为《蓼西庄集》,
无卷数。明章佐圣撰。佐圣字右臣,安徽歙县人。崇祯中以明经登第,崇祯十七年(1644)撰成此书。其书按照经训解,把卦图一卷附在卷后。要义主于说理,征引比较芜杂,欠缺主见和选择。前面有自序,说以明经获隽,
十六卷。清王闿运(1833-1916)撰。王闿运,字壬秋,号湘绮,湖南湘潭人,咸丰举人。太平天国革命期间,应聘在肃顺家教读,继入曾国藩幕。后在成都尊经书院讲学,又任长沙思贤讲舍、衡州(今衡阳)船山书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