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卷。清毛先舒(详见《声韵丛说》)撰。认为道德智能高,学识渊博的圣人深知生死存亡的奥秘。乾道变化,完美的人希望人性善良,恪守人伦纲常的人愿人性善良,只有为善之人,才会有美妙的来世。先舒欲主佛教之说,却
十六卷。旧本题月梧刘实(生卒年不详)撰。凤梧刘茂实注。撰者姓与名即“刘”与“实”之间,原书空一字。疑刘实与刘茂实似为兄弟,本以实字连名,旧本也许因年久模糊,其字不清楚,传写者未辨,因于姓名之间空一字。
一卷。日本物茂卿撰。是书不分章节,系杂记体。有涉议论者,有涉考证者,其独到之见往往与古契合。由立于汉宋学派之外,不为所囿。如其解“五十衣帛,七十食肉”,引《王制》“六十非肉不饱,七十非帛不暖”以为人饮
六卷。清王沛恂(约1692前后在世)撰。王沛恂,字书岩,山东诸城人,生卒年不详。官兵部主事。本集文五卷、诗一卷。诗文抗直有气势,意旨所至畅所欲言,但不免因恃气而产生冗赘句子。有康熙间刊本。《四库全书总
五卷。明陈志明(生卒年不详)撰。陈志明,字养晦,黄州(今湖北省长江以北一带)人。一说此书为陈长卿撰,陈长卿身世不详。据考,此书可能系陈志明得自陈长卿,为谁所作不详,又经陈志明增补而成今本流行。所谓五法
二卷。清万斯大(1633-1688)撰。斯大字充宗,晚号跛翁,学者称竭夫先生。浙江鄞县人。曾从学黄宗羲。入清后,不满清统治,弃举子业,研习诸经,尤精《春秋》、《三礼》。其治《礼》不拘汉、宋,不盲从前儒
一卷。金镏洪(生卒年不详)编。镏洪号瑞泉野叟,都梁(今湖南武岗)人。学术上尊崇刘河间之学。此书即敷衍刘河间之说。书中首列伤寒心要论,又载有双解散、小柴胡、凉膈、天水合服、凉膈合小柴胡、大柴胡合黄连解毒
十二卷。明钱士升(?-1651)撰。士升字抑之,浙江嘉善人。万历四十四年(1616)进士第一,官至文渊阁大学士。事迹附见《明史·钱龙锡传》。该书用注疏本,杂采前人之说,断以己意。许誉卿为之作《序》云:
不分卷。清纪运鸾编。运鸾生卒年及事迹末详。此书记其祖纪大奎事迹。大奎字慎斋,江西临川人。乾隆四十四年(1779年)举人,历任山东商河、馆陶、四川什邡、合州等县知县。书中记其历官政绩,以其在什邡最久,所
八卷,清邹汉勋(生卒年不详。)撰。邹汉勋字叔绩,一字绩父,湖南新化人。咸丰元年(1851)举人。以军功保举同知直隶州知州。三年(1853),从江忠源守安徽庐州。汉勋承其父文苏、母吴氏之教,于学无所不究